手機叫車、領藥成日常,不懂科技好恐慌?跨出舒適圈學習新事物,樂迎智慧老後

手機叫車、領藥成日常,不懂科技好恐慌?跨出舒適圈學習新事物,樂迎智慧老後

前個禮拜,父親晚上身體有些小狀況,必須搭計程車去急診。因為父親所住地方並不是商業鬧區,到了晚上很少會有計程車經過。大約過了10分鐘,才終於碰到一輛空車。幸好當晚沒有下雨,否則難度肯定更高。

如果我還在職場,或許對APP叫車早就上手,但退休之後,時間較充裕,也就沒有使用APP的強烈動機。每次叫不到車,就發誓一定要跟年輕子女請教,但後來又不了了之。相較之下,學會在餐廳掃QR Code,然後在手機上點餐的迫切性,可能更勝叫計程車。

 

二二八連假三天,台北終於迎來難得的陽光,趕緊出門透透氣,便決定下午到平易近人的貓空樟樹步道走走。

 

假日車多,停車想必困難,所以決定搭捷運到動物園站,再轉乘貓空纜車上山。沒想到排隊要搭貓纜的人龍幾乎看不到盡頭,恐怕等到天黑都上不了纜車。立刻變更計畫,改搭計程車上山吧!

 

隨手攔車的時代已不復返

 

往貓空的方向在對面,所以我們就先穿越馬路到對向。攔了好久,在面前經過的計程車不是有載客,就是向我們揮揮手,表示已經被他人預訂了。兒子看攔不到,只好用APP叫車。因為必須輸入地址,只好又穿越馬路,回到貓纜站前面。

 

所叫的計程車終於穿過壅塞車陣,讓我們上了車。往前開了好遠,才能迴轉來到貓空順向的路線。雖然折騰了很多時間,但總算有人願意載我們。

 

這種在街上攔計程車攔不到的經驗,已經越來越常發生了。

 

其實我有下載叫計程車的APP,但從未使用過。臨到需要關頭,才知道隨手叫車的時代,看來已經一去不復返。

 

點餐、領藥、看電影,全靠APP搞定

 

我也不是完全的「摩登原始人」,當然也有經常使用的APP,其中最嫻熟的就是點餐的外送平台。

 

因為父母都年事已高,外出用餐常有跌倒的風險,目前也未請外勞幫忙,所以我經常要透過這個APP幫他們點餐。APP還可以看到外送人員行經的路線,所以快抵達時,我會打電話給他們,讓他們能及時下樓去取餐。

 

其次就是幫父母每個月去領慢性藥,也是先透過醫院的APP來預約,這樣就不必花很多時間去醫院排隊領藥。或者加入住家附近藥局的Line群組,用手機拍下慢性藥單,待他們通知後再去取藥,也非常方便。

 

再來就是使用Netflix的APP,下載後就把電影或劇集投影到電視螢幕上欣賞。因為去年疫情被迫宅在家之後,開始習慣這種觀影模式,未來可能真的因為不用再舟車勞頓去電影院看電影,而徹底改變了生活型態。

 

疫情改變日常,科技應用更普遍

 

也幸好拜科技之賜,就算因為控制疫情而被迫隔離,或是學校停課、居家上班,都因為視訊軟體的協助,讓生活的不便性降到最低的限度。

 

雖然我很不喜歡面對電腦螢幕做線上演講,因為缺乏和現場聽眾的互動,但也必須強迫自己逐漸習慣這種演講的方式。不過,因為擔心電腦或網路連線臨場出狀況,我還是要求到邀請單位的辦公室來進行線上演講。

 

去年中,政府規定進入任何公共場所,都必須掃QR Code,然後上傳到1922平台。年邁雙親因為沒有手機,所以必須每次都用筆填寫資料,也讓老人家平添很多的麻煩。

 

我有一位作家好朋友,一向自詡沒有手機照樣能處理所有事情,後來因為上述情況,也不得不買了支手機,否則越來越有寸步難行的困窘。

 

數位生活便利,斷網斷電更恐慌

 

現在的日常生活,已經極度仰賴手機和網路。雖然科技帶來了生活上極大的便利性,但手機當機、突然沒電,或收不到訊號,同樣也會造成生活上極大的恐慌。

 

例如現代人一般都把通訊錄和行事曆記在手機裡,一旦遺失或當機,這些資料全部消失,就非常麻煩。儘管現在已經有雲端技術可以解決,我還是習慣多留一份紙本記錄,以備萬一時還能順利聯絡事情。

 

儘管如此,不能熟練運用科技,肯定將會帶給你更多日常生活上的恐慌。

 

進入第三人生階段,雖然沒有因工作而必須學習新科技的迫切性,而且就算認為以往的生活方式比較讓人放心,但科技潮流勢不可擋,所以千萬不要抱著鴕鳥心態,而拒絕接受新事物。

 

註:本文作者施昇輝鄭重聲明,從未成立任何Line投資群組,請讀者別誤信加入坊間以「施昇輝」或「樂活大叔」名義成立的任何投資群組。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