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瀕臨倒閉的生技公司,是如何靠著「換腦袋」起死回生?九年前,國璽幹細胞迎來一位科技業出身的董座,他用科技業的思惟改造公司。九年來,這家總部位於竹北的企業,營收累計成長已超過二十倍。
現在的國璽幹細胞,手上已經有三款幹細胞新藥進入二期臨床,其中更有一款慢性腦中風的適應症用藥,是國內唯一進入二期臨床試驗的幹細胞新藥。隨著今年台灣將進行再生醫療三法的立法,有望讓國璽在內的幹細胞業者,能在三期臨床試驗前獲得臨時藥證,此舉也讓該公司近期備受市場的期待。
- 再生醫療三法:近年來,衛福部經研議《再生醫療發展法》、《再生醫療施行管理條例》、《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統稱再生醫療三法,讓細胞治療走向異體化、自動化與量產化。
「如果成功,台灣最少都有兩百億元的市場!」接手國璽幹細胞董事長達九年的莊明熙,談起未來商機,透露著期待。究竟科技業出的他,是怎麼與國璽結緣?
向科技業借鏡
提高產線彈性 打造量產平台
原來,早年在聯電集團旗下致嘉科技擔任總經理的莊明熙,因科技業日夜操勞的工作節奏,讓他的肝指數一度偏高,後來一次偶然機會,他嘗試了國璽的幹細胞保健品,一試之下,竟讓肝臟損傷的兩個指標都從偏高降到正常值,因此開始留意這家公司。
二○一二年,他從友人口中得知當時國璽面臨危機,「資本額三億元已經要燒光了,但營收只有一千萬元。」當時的他認為,生技產品只要成功,就能一口氣賣個十年、二十年,「反觀電子產品只要半年,就要被淘汰了。」這讓莊明熙打定了跨領域的念頭,決定入主國璽,改造這家快倒閉的公司。
改造的第一步,就是帶進科技業的生產線概念。
那時,國璽的實驗室並沒有分區規畫,一次實驗做完,必須全部消毒後才能做下一個實驗,效率不彰。莊明熙的想法,是把原本的實驗室「切」分成許多個能同時作業的小區塊,對比過去一間實驗室一次只能做一個項目,產能因此增加超過三倍,「這就是科技業產線換線的概念。」他說。
第二步,他從製程下手,找出讓幹細胞穩定量產的方法。莊明熙指出,過去國璽一方面缺少無塵室建置,另一方面也沒有從天然物萃取幹細胞的技術,因此,在量產幹細胞新藥上,很難滿足細胞純淨度的要求。
於是,莊明熙再度向科技業「借鏡」。他發現原本用在導電銀漿做奈米級成分萃取的「超臨界萃取技術」,可以用於天然物成分萃取。「我之前都可以做到三奈米,現在到國璽只要做到微米就可以。」莊明熙笑說,在科技業的高精密度訓練,讓他在投入生技領域研發,也能有一展長才的機會。
有了這個技術基礎,莊明熙後來花了足足四年,找到從肉桂、當歸等植物中萃取的成分,是能夠有效提高細胞的成長效率與品質,進而讓國璽在一六年打造出量產技術平台。
專注在研發工作上,是莊明熙從科技業轉入生技業不變的熱忱。早期財務出身的他,於○六年加入致嘉科技,負責導電銀漿團隊的研發工作,看似跳很大的跨領域工作,卻讓他找到真正的興趣。
開發冷鏈系統
讓細胞不受損 活性達九成
後來他接手國璽後,不斷發現許多在科技業看似平常、用「科技腦」思惟的作法,在生技公司卻少有人採用,「像我們就自己投入開發冷鏈系統。」這是莊明熙改造公司的第三步。
一五年,他拍板決定投資兩千萬元,打造屬於國璽自己的冷鏈設備,其目的在於解決每次細胞提取時,因為溫度急速上升,導致細胞活性受損的問題。
過去的傳統作法,是把細胞存放進一大桶超低溫液態氮內,即使只想取一個細胞,都要整桶打開,導致溫度激烈變化。但莊明熙的想法,是要讓細胞提取的過程有一個緩衝空間,這種全新的細胞冷鏈運送系統,確保了細胞活性不會大幅下降。「一般活性不能低於七○%,但我們可以做到不低於九○%。」
解決了細胞量產的各個環節,讓國璽有了研發幹細胞新藥的底氣。台灣細胞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泰元說明,細胞作為活體,量產的關鍵在於確保細胞數量放大後的品質,「你做出一百萬劑,要一百萬劑都可以用。」
經過莊明熙的三步改造,國璽的年營收在短短五年內,從僅有一千萬元,一路成長到超過一億元,而且過去兩年,它的營收更衝破兩億元水準。
「我常說我們做幹細胞,只要有技術,就可以變出這麼多產品!」莊明熙指著螢幕上呈現的產品資料,向我們解釋,這家一度要關門的生技公司,遇上看似門外漢的董座,用「科技腦」碰撞「生技腦」,如今邁向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