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為了迎合別人,強行把自己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中年後,千萬別做3件事

不要為了迎合別人,強行把自己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中年後,千萬別做3件事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達志

看過花語故事的人都知道水仙花的來歷:每天沉醉於湖面上映出的英俊面容,少年不幸溺斃,變成了湖邊的一朵水仙花,於是水仙花便有了「自戀」的花語。

 

也許,很少人知道,王爾德(Oscar Wilde)還為這個故事寫了後續:因為水仙少年的逝去,湖泊整日哭泣,一個淡水湖變成了鹹水湖。山林女神說,我們都未正面見過水仙少年,只有你見過他的美貌;可是湖泊卻說,我為水仙少年流淚,是因為我能從他的眼睛深處看到自己的美麗映象。湖泊對自己的認知竟然全部來自水仙少年的眼睛。

 

全然活在別人的眼光或評價中,每天那麼努力,卻是在迎合別人眼中那個完美的自己,你是否就是這樣生活的呢?

 

一味地迎合別人,失去了心中的方寸與原則,迷失了自我,日子過得無趣,便沒了精氣神,更何談成長與改變?一個心智成熟的人,一個真正高情商的人,從來不會為了迎合別人而委曲求全。用自己的不舒服換來對方的舒服,這絕不是高情商的體現,這樣的迎合是廉價且不高級的。

 

現實中,很多人都是迎合哲學的鐵粉,他們信奉迎合別人就是圓滑處世的表現;迎合意味著融入圈子,那樣的自己看起來似乎左右逢源、受人重視。

 

小時候,為了討大人的喜歡,迎合大人們的要求,削掉自己的稜角,忽略自己的獨特個性,拚命成為大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上學時,為了迎合老師的喜歡,把自己訓練成考試機器,一切都為了學習成績;和朋友在一起時,為了擁有更多的朋友,處處迎合別人;談戀愛時,總是迎合戀人的口味,覺得自己付出了那麼多,他應該更愛你;結婚後,更是圍著另一半和孩子轉,不斷迎合他們的要求,把自己的需求擺在最後;職場上,隨時迎合主管的偏好,圓滑做事,似乎春風得意……

 

這些迎合別人的行為,看似帶來的都是好事。但是,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好,只有自己知道。

 

小時候,迎合大人們的要求,卻丟失了純真和快樂,結果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童年的簡單快樂;上學時,得到了老師的喜愛,學習卻成了一種任務和負擔,忘記了自己學習知識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在餘下的人生中都厭惡學習、厭惡知識;迎合朋友,朋友想做什麼你都陪著做,哪怕自己很不情願,總有一天內心不滿足的情緒會爆發;迎合戀人、伴侶或孩子,慢慢地,他們會把你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會不尊重你;職場上,一味地迎合主管,缺乏獨立處理問題的勇氣和魄力,就只能當一顆螺絲釘,永遠掌握不了自己人生的方向盤……

 

一個人只有在內心不篤定、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才會活在別人的評價裡,才會變得容易妥協。

 

如果想要擺脫迎合別人的被動局面,想要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首先要去遇見那個未知的自己。每時每刻都要保持一顆對自己敏感的心,學會覺知內在的自我。找到內心深處真正的自己,就等於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一旦獲得了自我覺知的力量,面對與自己內心的方寸和原則衝突的人事物,你就會勇敢地說「不」。哪怕拒絕別人會讓你短時間內覺得無所適從,但是一段時間過去後,你絕不會後悔當初的拒絕和堅守。

 

滿身「不合時宜」的蘇東坡,一身豪情才華,受人愛戴,甚至被皇太后賞識。只要稍作迎合,他就可以大樹底下好乘涼,可是蘇東坡選擇堅守自我內在的本性,從不刻意追求政壇名望,縱使經歷宦海沉浮,仍能隨遇而安,人間有味是清歡。他不僅文學成就非凡,在書法上也造詣頗深,黃庭堅曾稱讚他的字「本朝善書,東坡當推為第一」。

 

 

所以,千萬不要為了和別人打成一片而染上抽菸喝酒的壞習慣;千萬不要為了討好甲方而無底線地讓步;千萬不要因為喜歡一個人而改變自己原本的喜好……

 

除非,這些改變是你發自內心想要做的,是出於自己的喜歡,不然真的沒必要為了迎合別人,而委屈了自己。如果不喜歡,你大可以說「不」。人生的方向盤就在你的手中,這一條路走不通,還有其他很多條路可以走。

 

不管怎樣,請你多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不要為了迎合別人,強行把自己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生活需要高級感》,高寶出版,*小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