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當癌症高危險群,先向三件事說「不」!這樣做挺過戒煙撞牆期,一併解決肥胖、疲倦問題

拒當癌症高危險群,先向三件事說「不」!這樣做挺過戒煙撞牆期,一併解決肥胖、疲倦問題

菸癮難戒,於是衍生各種都市傳說如抽空菸、吸電子煙⋯⋯等自欺欺人的「健康」說法。

但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郭斐然則說戒菸不難,只是要先對三件事說「不」。

對於抽菸者而言,多少都知道抽菸的害處,以至於他們會改口說:「我抽空菸,不進肺的!」不過,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郭斐然表示,抽菸由口腔進入咽喉,很難保證不到肺部,就算真的直接從鼻腔排出,菸品裡的有害物質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化學成分,也會被口腔黏膜、鼻腔黏膜吸收,即使是水菸、電子煙,仍然是對身體有害的。

 

或許你會說,電子煙的有害物質不是比較少?先來看看一個數字。郭斐然說:「根據統計,自二○一九年至二○年二月,美國因電子煙造成肺傷害(EVALI)的住院人數共二八○七人,死亡人數六十八人;台灣第一個通報病例則是一位十五歲的國中生,從十一歲開始抽電子煙!」

 

不分種類  有抽就傷身

 

事實上,不論哪一種菸草製成的菸品,對身體都只有害處,可能造成的損害包括:皮膚老化、焦慮、牙周病、乾眼症、青光眼、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阻塞疾病、胃食道逆流、骨質疏鬆、性無能及十餘種癌症;心理層面,則會造成情緒控制能力變差、注意力不集中、焦慮、憂鬱,甚至自殺等問題。

 

也許你會擔心戒菸後的都市傳說:肥胖、情緒低落、疲倦……。但郭斐然指出,過去戒菸的確容易發生肥胖的問題,現在透過藥物介入,可以一併解決肥胖、情緒低落等問題,只要你願意跨出戒菸的第一步。

 

戒菸是有祕訣的,必須先從「三不原則」做起,就是身上不留菸、不買菸、不抽伸手菸。除了遵守三不原則,現在的醫療科技能為你做什麼?其實,透過 「尼古丁替代藥物」和「非尼古丁類藥品」的幫忙,可以降低戒菸時的不舒服與抑制吸菸的欲望,讓癮君子比較輕鬆地戒菸,尤其是遇到「撞牆期」。

 

郭斐然表示,撞牆期通常發生在戒菸的第三天、第三周、第三個月。他進一步說明,這是因為身體對尼古丁產生了依賴,當大腦中的尼古丁受體不再接收到尼古丁的刺激,就會容易產生煩躁不安、心情低落、易怒、緊張、焦慮等戒斷症狀,這在前三天最明顯。只要撐到第三周,取而代之的是拿菸的衝動偶爾還在,會突然想吸菸,而且非常強烈,成為第三周時的障礙;第三個月則要避免「復抽」。

 

通常而言,戒菸六個月後會比較穩定,復發的機會會小很多,即使復抽幾支菸,只要不出現持續買菸、抽菸的行為,立即停止,也不算復抽,開始享受不抽菸大自由的生活節奏。

 

當你放下手中的菸 就是邁向健康之道

 

想事半功倍  找醫師當靠山

 

研究顯示,癮君子若下定決心,透過「戒菸門診」醫師、衛教師專業協助及戒菸藥物輔助,可提高戒菸成功率達二到三倍。

 

戒菸藥物輔助有「尼古丁替代療法」,是利用給予低劑量尼古丁,階段式減少對尼古丁需求量,逐步達到完全不需要尼古丁;常見的劑型有咀嚼錠(俗稱口香糖)、口含錠(俗稱喉糖)、皮膚貼片、口腔吸入劑、口腔噴霧;也可選擇非尼古丁藥物,如戒必適、威博雋等不含尼古丁藥物,改變大腦神經傳導物質,降低抽菸的渴望。

 

不過戒菸門診也是有資格限制,年齡必須十八歲以上,平均一天吸菸量十支(含)以上,或尼古丁成癮度分數達四分(含)以上。而對於較不適合用戒菸藥物的對象,例如青少年、孕婦,則是提供衛教服務,對象不限制吸菸量及成癮度的所有吸菸者。

 

二○年,台灣有五萬多人死於癌症,其中約三分之一與抽菸有關。抽菸帶來的危害需要時間恢復,但是只要願意停止抽菸,就能開始獲得改善。根據美國癌症學會指出,在戒菸後的不同階段裡,身體會出現各種變化,停止吸菸愈久,效果愈明顯。還不戒菸?快戒菸吧。

 

 

郭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