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文章都說「每天走萬步」是第三人生最好的運動。看來很簡單,再不做就真的說不過去了。我也自我要求,要持續走一兩個小時,才算日行萬步,而不是只看手機的每天紀錄有達到就滿足。
前幾年,我的小女兒轉職做健身教練,就一直鼓勵我進健身房做重訓,我依然不為所動,理由就是「我每天都走萬步,也有在運動啊!」
女兒苦口婆心,要我增肌慢老
她說:「老爸,這是不夠的。」後來我們的對話,被她寫進了她的書《珍珍教練的40+50+60+增肌慢老重訓課》裡:
「爸爸,雖然你有日行萬步,但這不算是腿部的肌力訓練啦!」
「我已經有多走動了,這樣不算練到腿力嗎?」
「走路是一項非常好的活動,但它並不是肌力訓練,也無法取代肌力訓練。」
肌力成長需要經歷「破壞」、「修復」、「成長」的三個階段。若要有效增長肌力,則一定要透過足夠的阻力,給予肌肉微破壞的效果,才能促使肌肉產生適應、變強的現象。
走路對於腿部的刺激並不大。對於久未活動的人,走路有可能在一開始造成腿部肌肉痠痛,但很快身體就會適應此強度,接下來走路的強度變低到不足以再產生新的刺激。當刺激不夠,就不會繼續激起「破壞到修復到成長」的正向成長循環。
當身體的正成長不夠,便無法敵過年齡增加所帶來的負向衰退速度。走路雖然是一項很好的活動,但並不足以帶來好的肌力成長效果,甚至連「維持」都會有點難度。
後來,我真的開始進健身房,跟著女兒做重訓。一開始只是為了改善我的五十肩,後來雖然有顯著效果,但我仍持續重訓,就是認同了女兒所說的「破壞」、「修復」、「成長」的說法。
適度的破壞,是強迫走出舒適圈
有一次我去健身房的路上,碰到了住在附近的多年老友,他正在進行「日行萬步」的運動,我就把上述的理論轉述給他,可惜他聽不進去,還是認為走路就夠了。這次的交談,反而給了我健身之外的另種領悟。
進入第三人生的階段,很多人習慣做自己熟悉的事、和自己熟悉的朋友交往、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生活,到頭來就會越來越失去人生的樂趣。我認為大家應該也要做一些適度的「破壞」,也就是強迫自己「走出舒適圈」。
很多人害怕生活改變,有些人都是和同一群朋友聚餐、爬山、出國,有些人整天待在家裡看書、追劇、聽音樂,自以為過得充實,但如果不做一點突破,就會讓生活越來越像一攤死水。
大家應該多多努力嘗試,讓自己在第三人生還能有很多的「第一次」,而不要老是活在過去的生活形態裡。
要大家直接走進一個新的生活圈,絕大多數的人應該都做不到,但你可以透過接受朋友的邀請,去參加陌生的聚會,這是「走出舒適圈」最好的機會。
在陌生的聚會裡,不要只和邀你的朋友聊天,而要加入其他人的談話。或許從這些新鮮的話題中,就能找到新的興趣,進而開創你新的人生。
新的刺激,才能擁有成長的喜悅
這種新的刺激,也許會「破壞」你原本平靜的生活,但在和新朋友的互動中,一定可以慢慢「修復」你的心情及生活節奏,最後你才能在第三人生中享有「成長」的喜悅。
以我為例,在2018年重回校園做學生,而且去念雖有興趣,卻從未念過的電影,然後要和一群年輕人一起上課,就是「走出舒適圈」,也當然就是一種「破壞」。
經過兩三年的求學生活,也就是經歷了「修復」的過程,最後當然就能成就人生的另一次「成長」。
此外,我透過朋友的邀請,去參加陌生的餐會或聚會,從而認識了非常多新的朋友,也接觸很多新的知識領域,都讓我在第三人生仍有讓人興奮的成長經驗。
不要再以走路(熟悉的生活)為滿足了,只有重訓(走出舒適圈),才能讓你有一個更健康、更有趣的第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