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後,該追求的並非快樂,而是舒適度!與其勉強自己正向樂觀,不如先讓自己避免悲觀

50後,該追求的並非快樂,而是舒適度!與其勉強自己正向樂觀,不如先讓自己避免悲觀

生活目標或生活目的的喜悅,是一個人的活力泉源。

不論做什麼都覺得樂在其中、饒富趣味,就能感受到投入的價值。相反地,就是嫌麻煩、沒意思、沒樂趣。不論如何,這完全取決於自己的一念之間。將想法轉換成「好好玩」、「好有趣」,就能產生活力。

 

與其勉強自己正向樂觀,不如先讓自己避免悲觀。像麻煩、辛苦、忙碌、沒效果等苦水或不滿,樂觀的人即使有這樣的念頭,也不會輕易掛在嘴上。

 

維持內在活力,不論對常保美麗或維持健康,都能有所助益。

 

強化內在

 

光有美麗與健康,並不能稱為「知性美人」。內在的強度,能進一步支撐自己的美麗與健康。改變對於日常事物的想法,並重複練習,就能強化內在

 

所謂的「內在強度」,亦即理性客觀地接受事物。例如,不論對自己或對他人,都信守承諾。不論多麼微不足道,只要嘗試信守承諾,心情就會變得很好。

 

此路不通時,也嘗試看看繞道而行、另尋活路。別被「唯一」束縛,將眼光移向他處。別抱怨或滿嘴藉口,如實接受事實。下定決心別歸咎他人。如果希望改變周遭,首先請改變自己。

 

再來就是,將「麻煩」視為禁語。要是不想做,就說做不到。不想做,純粹只是因為嫌麻煩而已。嫌麻煩之前,只要能抱持「或許會很好玩」的心態,察覺到箇中樂趣,就能強化內在。

 

提升自己的活力

 

要是遭遇討厭的事情,在企圖逃離或沮喪不已之前,先嘗試反向思考吧。或許有辦法讓討厭的事情變得讓人開心。

 

當你強烈地先入為主的時候,身體也會過度使勁。不論如何都要先要讓自己放鬆,而不是使勁讓身體動起來。稍微忘卻那些先入為主,嘗試讓自己解放,堅定地找回自我,想像自己成為一名運動員。

 

活力接著就能隨之萌生。所謂的「活力」,是靠自己從內在創造,並非憑藉外界賦予。請嘗試模仿運動員的精神力量。

 

沒有活力時,你該追求的並非「快樂」,而是「舒適度」。要是為了排遣心情、逃避不滿足的情緒,追求只能治標不治本的「快樂」,那只是企圖靠刺激的強度忘卻一切罷了。追求「快樂」,只會無窮盡地愈要愈多,最後想回歸原本的自我將是件難事。與其如此,不如好好思考對於自己身心而言什麼才是「舒適」的。

 

所謂的「舒適度」,就是心情上的舒適。心情一好,就會不由自主地覺得「好,我要開工囉」。為了讓心情好起來,自己積極採取行動。沒有足夠能量這麼做的時候,首先就是確保充足睡眠。就算是他人眼中的樂天派,好好睡一晚、養精蓄銳,就是最直截了當的重開機方式。

 

只要覺得開心、好玩,就能提升動力。就算是日常瑣事或是重複性的工作,都要下定決心「靠自己,就能樂在其中」。發掘出工作之中的樂趣。找不到的時候,就試著默默重複去做。如果能認真反覆去做,總會從中發掘出什麼。也就是說,可能會發掘某種契機、發掘某種樂趣。

 

別在不太瞭解對象的狀況下,就一口咬定沒意思,首先必須多瞭解。藉此,就能增加資訊量,慢慢就讓自己感興趣,就會覺得變得有意思。求知慾也會隨之萌生,進一步提升動力。

 

養成努力的習慣

 

身懷長才的人,往往會比沒有長才的人投注更多的努力。所以,如果覺得自己沒具備那麼多長才,就代表你其實不用努力成這樣子。只要想到能減少一些辛苦的努力,就會覺得幸福。

 

所謂的「努力」,正是無數的鑽研與訓練。那是練習的重複累積。不論多微小的事情,只要持之以恆,就能養成努力的習慣。

 

請從微小的事情開始,增加反覆投入的次數。做到一半,就嘗試夾雜一些之前做了會開心的事。這是試著組合稱為「樂趣」的具體行為。

 

只要瞭解無數的累積就是努力,接下來只要重複投入就行了。如果努力能感受到幸福,那就已經足夠;但有時,你可能也會覺得努力無法獲得回報。

 

那就代表,努力的方向不對、努力的量不夠。只要朝適當的方向,投注適當的努力,就能獲得回報。如果是符合時代的努力,獲得回報的可能性就會很高。

 

只是,所謂的「獲得回報」也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因為不論活力或內在,都會隨著努力程度而升級,只要自己率先承認本身的成長,周遭必定也能察覺。

 

他人的成功,乍看之下好像不用努力就有的「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讓人心生羨慕,其實那是天大的誤會。其中存在著看不見的努力。即使旁人感覺他完全沒努力,只是幸福憑空從天而降,但其實也都是因為當事人不為人知的點滴努力,發揮了正面影響。天底下既沒有完全不需要努力的幸福,也沒有完全不需要努力的成功。不同的只是努力能否被看見而已。

 

分割努力的目標,區分成不同階段養成習慣。為了持之以恆,只能持續增加累積的次數。別想不顧後果地一次蠻幹到底,先做一半,從中發掘樂趣。努力的樂趣是被隱藏起來的。先嘗試一個月、三個月,然後俯視自己來到什麼樣的位置。對於無形的努力,任誰都會感到不安,只要能客觀審視本身努力,應該就能慢慢看見成果。

 

鍛鍊孤獨力

 

明明嘴上嚷著「想要屬於自己的時間」,一回神當自己獨處時,卻又感到寂寞……你有時候會不會這樣呢?常言道,「身而為人,大家都是孤獨的」。不論出生或死亡時都是孤身一人,所以活著的時候也是一個人。即使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對此有所自覺是很痛苦的,一旦孤獨感來襲就會難以忍受。不論任何人,莫名都有著難以忍受孤獨感的一面,而這也會削弱自己的內在力量。

 

突然感到沮喪時,就是個好機會。此時請鍛鍊本身的孤獨力吧。

 

所謂的「孤獨力」,就是能夠戰勝孤獨、一個人也能忍受孤獨的能力。不幸無法獲得認同時,也能相信自己的能力。與他人截然不同時,也能覺得自己有個性。

 

如果能捨棄藉由外部刺激消弭孤獨的損耗,重新審視鍛鍊自我,就能成為開創全新未來的孤獨力。

 

當一個人以自我實現為目標,忘我地苦心投入努力,最後達成目標,周遭卻沒人察覺也無法獲得肯定時,會深陷強烈的孤獨之中。就算自己的光芒絕對不可能永遠遭受埋沒,總有一天會獲得眾人肯定;但是在那之前,或許就已經完全喪失自信了。

 

換言之,就算無法獲得旁人肯定,只要自己能夠肯定自己,孤獨力就會隨之變得強韌。如果能認清這樣還沒做到百分之百的事實,鼓勵自己繼續加油,就是很了不起的孤獨力了。能支撐起你的努力的,也是這所謂的孤獨力。

 

但是身而為人,其實並沒有誰是獨自一人的。我們一定會在某個地方、憑藉著某項事物,與某人互相連結。因為每個人都渴望瞭解自己的根源、尋找自我認同,同時也希望相信與他人的連結。除此之外,覺得孤獨之前,只要嘗試認同自我,孤獨感也會隨之減弱,如此一來,反而就會比之前更意識到與他人的連結。

 

鍛鍊專注力

 

無法專注,有可能是因為活力正在損耗;但也有可能是現在並沒有必要專注。執行某種任務時,專注力自然會火速萌生。一般認為隨便分心會變得散漫,但如果過度專注,對其他事物視而不見、置若罔聞甚至廢寢忘食,對於日常生活也會造成阻礙吧。

 

所以在維持專注力的同時,也希望你能擁有綜合因應其他形形色色事物的協調平衡感。專注的同時,也需要意識到周遭的注意力。在有些情況下,同時注意兩件以上事物是很重要的。

 

不管怎麼說,不論何時何地都能根據不同需求發揮專注力,可以說是理想狀態,就算全神貫注也能對好好對應其他事物,或許就可稱之為優秀。

 

 

睡眠不足也會為專注力招致災難

 

1.可以藉由像是將不須專注的事項寫在紙上等方法,讓腦部認知已解決,又或能在例行公事中藉由習慣解決的事項。

 

2.事先認知到「目前應該專注投入的是這個問題」,就能減少對於專注力的妨礙。

 

3.事先整理桌面,能隨時取出所需物品就可說是理想狀態。

 

4.「不論花幾小時,不完成工作不停手」,這樣的專注力會讓人過度疲憊。

 

5.為了培養達成大事的能力,藉由十五至二十分鐘的小目標達成,反覆累積訓練。

 

6.為了消除專注的疲憊,可以訂出時間限制、去做做其他事情、加入適當運動等,像這樣分出輕重緩急會很有效。

 

7.摒除會妨礙專注力的聲響、音樂或噪音,讓周遭處於平靜狀態。

 

8.別讓討厭的事物映入眼簾、也別讓喜歡的事物傳入耳中,不論何者都是為了避免分心。河流或鳥鳴聲能紓緩情緒,不需要做到完全無聲。

 

9.必須事先釐清讓自己容易專注的條件,也必須克服讓自己難以平靜下來的狀態。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練習有涵養:讓身心皆美好,優雅大人的201則生活提案》,遠流出版,加藤惠美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