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健康署統計指出,台灣10大癌症發生人數排行榜中,大腸癌高居第1位,但其實大腸癌是可以透過糞便潛血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癌症,但仍有許多民眾沒有接受篩檢的觀念。
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李斯凱表示,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的民眾,千萬不要因為怕麻煩、擔心檢查不舒服,或是覺得數值沒有差很多,就忽略到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的重要性。
數值超標就該做大腸鏡檢查
52歲的劉女士在去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報告顯示呈陽性,檢查值為18.3(正常值應小於12),原本她覺得數值只是比正常值高一些而已,應該不用進一步檢查。
但家人不放心還是帶著她做大腸鏡檢查,發現竟有個3公分大的腫瘤,病理切片及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大腸癌第一期。所幸,腫瘤經手術切除後,持續追蹤1年沒有復發的情形。
李斯凱說,由於大腸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建議50-74歲民眾,每2年可免費接受糞便潛血篩檢,一旦檢查結果呈現陽性,無論數值多寡,一定要接受大腸鏡檢查。
發現瘜肉或原位癌直接切除
透過大腸鏡檢查,若發現瘜肉或原位癌,都可以直接切除,若為第一期腫瘤,則需要手術切除,通常5年存活率可以達90%以上。
但若在第二期被診斷及治療,之後的存活年和同年齡、同性別的一般台灣民眾相比,平均會減少1.28年;如果拖到第三期或第四期才被診斷及治療,則平均減少的存活年分別拉大到5.93年及16.42年。
因此,如果能積極篩檢找出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大腸癌再治療,術後是相當樂觀的。醫師提醒,只要做足這4個動作:定期篩檢、多吃蔬果、多運動,有抽菸習慣的戒菸,就能遠離大腸癌威脅。
遠離大腸癌的4個關鍵
1.記得定期篩檢。
2.多吃蔬果。
3.多運動。
4抽菸者能夠戒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