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保險前,先勾勒10年的人生藍圖!吳若權:在意外來臨時,才會有驚喜與感動

購買保險前,先勾勒10年的人生藍圖!吳若權:在意外來臨時,才會有驚喜與感動

若只是為了欠缺安全感而買保險,買完後會更沒安全感。這種人需要的是妥善的人生規劃, 唯有確定自己已往具體的目標前進,才能放心。

購買保險產品,不只是獲得心理安慰或實質的保障,更是做好人生規劃的必要工具。如果可以預先勾勒未來可能的生活型態,就比較能買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保障。甚至,也能反映出自身很內在的真正價值觀。

 

由於金融發達,有些家庭的父母很懂得理財規劃,未雨綢繆地幫子女買了一些基本型的保險。也有另一種狀況則是才剛開始工作,就被從事保險相關行業的親友勸說而購買保險,但是不是真的適合未來的需要呢?可能要等時候到了才知道。

 

以我個人的例子來說,父母並未幫我購買保險,而是二十幾歲踏入職場開始,就有親友主動上門推銷,當時買的多半是基本的壽險。等到十幾年過去,來到坐三望四的年紀,重新檢查手邊的保單,才發現並不符合實際需求。

 

這些基本型的壽險保單,多數著重於身故後的理賠。對於擔負家庭主要經濟責任的青壯年來說,確實有其必要。萬一碰到人生不能預期的事情,可以留給家人生活的部分保障。

 

可是,對於確認往後未來將是單身的人,上無父母需要奉養、下無子女必須照顧, 在身故後才能給付的壽險保單,就沒有太多用途。若是這種人生型態,就需要長照、殘扶、醫療、意外的保險,才能保障未來的生活品質。

 

最近幾年還有很多儲蓄型的保險產品,結合「儲蓄」與「壽險」,雖然政策面已經決定停售這類型保單,但在此之前,我還是常聽見周遭朋友買了之後,感到悔不當初, 問題不在於產品項目上,而是繳費期間很長。

 

當初購買時沒有想清楚,等到開始繳費了,才發現要這樣長期抗戰(往往是二十年期),便開始懷疑:利息未必能真正追得上通貨膨脹?有沒有算到其他投資的機會成本?但,已後悔莫及。

 

在此以一位三十五歲男性的諮詢個案為例,他一時衝動買下儲蓄型的保險產品,剛繳完第一年的保費,就開始強烈質疑自己當初的決定。

 

他買的是所謂結合「失能保障+身故保障+儲蓄」的三合一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 保障項目包括:失能與身故,看起來是有點用處的,問題是若沒有仔細精算過利率變動可能的風險,以及往後的每年,而且是連續十九年,都必須有足夠的預算繳出當年的保費,否則就很容易後悔當初的決定。

 

類似的個案不計其數,問題都不是出在保險本身,而是購買保險的當事人,沒有仔細確認保單內容,也沒有為自己規劃未來十年的人生藍圖,所以才會搖擺不定。

 

我也看過很多案例,因為後悔,就去解約、或是調整金額;可是,等將來需要用到保障時,就會再後悔一次。

 

若純粹只是為了欠缺安全感而盲目地購買保險,買完之後會更沒安全感。因為這種個性的人,很難因為擁有物質的保障,就會感到真正的心安。無形的安全感,是一個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再多金錢還是會恐慌。他需要的是更妥善的人生規劃,唯有確定自己已往具體的目標前進,才能讓自己放心!

 

很多人不願意為自己規劃十年份的藍圖,用的藉口都是「人生這麼無常,不確定的因素這麼多,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我何必要做十年的規劃呢?」乍聽之下,看似有幾分道理。但只要認真想想,就知道實情並非如此。

 

如果你真的對變化莫測的未來欠缺安全感,那更應該買「對的」保險,也就是真正適合自己的產品,透過足夠的保障,讓自己有勇氣、也有實力面對挑戰。

 

 

愈是認為人生無常的人,就愈需要更有遠見的藍圖。

 

因為會有許多可能的路徑,通往不同的方向,也有可能殊途同歸,無論怎麼繞圈轉彎,最後都抵達同一個目標。當然,也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發現新的可能。

 

這些變化,有的在規劃之中,有的則在意料之外,正因為你手中有一份藍圖,才會知道什麼在規劃之中、哪些是在意料之外。在規劃之中的,預備足夠的保障;在意料之外的,你才會有驚喜與感動。否則,每一次的變化,都會讓你如驚弓之鳥,措手不及!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再難過,也終會度過:總有那些迷惘、不知所措的時刻──給不知不覺成為大人的你》,悅知文化出版,吳若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