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胰臟癌!症狀不明顯、死亡率高,有皮膚癢、發燒、體重減輕和拉肚子8大前兆立即就醫

小心胰臟癌!症狀不明顯、死亡率高,有皮膚癢、發燒、體重減輕和拉肚子8大前兆立即就醫

20210725編按:新北市國民黨議員唐慧琳因罹患胰臟癌第三期,傳出25日凌晨辭世,享年49歲。由於相當年輕的緣故,身邊許多人都很詫異。對此,國民黨中央委員徐正文在臉書發文證實此消息。

唐慧琳是在2019年12月被醫師宣佈罹患「癌王」胰臟癌,身心都飽受折磨,但她說自己沒有氣餒和放棄的權利,下定決心奮戰到底,因此罹癌後鮮少公開露面,專心治療。

她最後一次臉書發文,是3天前提醒網友做好防颱準備,除寫下「祝福大家一切平安、順心」,並預祝選手們奪金為國爭光,發文當天許多網友替她加油打氣,現在傳出過世消息,網友也在底下留言悼念「一路好走」。

「癌王」胰臟癌是個沉默殺手,症狀不容易發現又死亡率高,醫師提醒, 出現皮膚癢、發燒、體重減輕和拉肚子等8大前兆,就要提高警覺、儘速就醫。

 

90歲的杭爺爺平時三餐飲食正常,還有運動習慣,身體完全沒有不舒服的症狀,但今年農曆春節過後,孫子們都覺得他明顯變瘦,而且眼白、皮膚發黃,又有全身發癢的狀況。杭爺爺自己也覺得,比平常容易腹瀉,便在女兒的建議下就醫檢查,赫然發現罹患胰臟癌。

 

杭爺爺日前前往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就診,透過腹部超音波掃描發現,他的肝內雙側膽管有嚴重擴張,而且癌症指數偏高。

 

再經過腹部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影像檢查後發現,胰臟頭部有一個腫瘤,造成他的膽管與胰管阻塞,醫師於是照會一般外科收治住院,為杭爺爺進行手術治療。

 

胰臟癌症狀不明顯,黃疸、腹瀉要小心

 

根據統計,每年胰臟癌死亡個案數占新診斷個案數近九成,死亡率相當高。

 

花蓮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陳言丞表示,因為胰臟位在後腹腔,時常會被忽略,而且胰臟癌的早期症狀不是很明顯,如果癌細胞持續擴大,有可能造成上腹痛、背痛、黃疸、體重減輕、拉肚子的症狀發生。

 

如果癌症是發生於胰頭,癌細胞有可能侵犯到膽管,導致膽汁無法暢流至十二指腸,這時病患就會出現皮膚發黃、眼角膜發黃、尿液呈現深茶色、皮膚發癢的情形,嚴重者,甚至會有發燒、畏寒等膽管炎的症狀。

 

綜合整理,胰臟癌常見的症狀共有以下8種:

 

1. 上腹痛

2. 背痛

3. 黃疸(皮膚發黃、眼睛發黃、尿液呈現深茶色等)

4. 體重減輕

5. 拉肚子

6. 皮膚發癢

7. 發燒(膽管炎)

8. 畏寒(膽管炎)

 

陳言丞主任提醒,儘管胰臟癌的好發年齡在六、七十歲,但只要超過40歲,出現類似上述胰臟癌的症狀,且原因不明時,最好盡快前往醫院腸胃肝膽科檢查,例如: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等,有助於釐清病因,及早治療。

 

此外,平日應遵循少糖、少油、少鹽、高纖維質的飲食方式,不僅可以防治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同時應遠離菸酒、養成運動習慣,這些都是預防胰臟癌的重要方式。

 

治療胰臟癌,腹腔鏡手術傷口小、優點多

 

胰臟癌中以「胰腺癌」占最多,其中又有約七成好發在胰臟頭部(胰頭癌),二成在胰臟體部,一成在尾部。

 

陳言丞主任表示,在治療上,如果胰臟癌尚能接受手術時,醫師都會建議病人以手術治療為優先,因為這是存活的最佳機會。如果是常見的胰頭癌,手術方式較複雜,通常是採用「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

 

由於傳統開腹手術,傷口大、風險高,術後的呼吸疼痛等相關併發症較多,為了降低相關手術風險,陳言丞主任自兩年前開始,以「腹腔鏡」執行「胰頭十二指腸切除手術」,目前在國內只有少數醫院可成功執行。

 

上述案例中的杭爺爺就是接受這種手術方式,術後只住了一天加護病房,第二天即轉到普通病房,治療相當順利,目前健走運動也不會喘,恢復得不錯。

 

陳言丞主任表示,腹腔鏡手術比起傳統的開腹手術有許多優點,包含:傷口小、出血少、可減輕術後發炎反應,對病人免疫力的影響更小,因此能放寬適用的年齡範圍,讓許多高齡長者也能接受這樣的手術。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