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藥浴的記載最早在古代醫學經典《黃帝內經》就已提及,進入東漢以後,中醫醫聖張仲景也曾使用洗、浴、薰等方法治病,並提到藥浴後調理及注意事項。
周朝開始,流行「香湯浴」。所謂香湯,是利用中藥佩蘭煎之藥水沐浴,氣味芬芳馥郁,並兼有祛濕解暑醒神的功效,所以流行於百姓日常生活中。
藥浴不只風行於民間,也盛行於宮廷。到了唐朝,藥浴變成了宮廷仕女美容養生的生活習慣;唐朝的楊貴妃,就非常喜歡以桃花沐浴。清朝時期,由於權貴特別重視養生,藥浴便極受推崇且流傳至今。
藥浴有療效,先諮詢中醫
恩主公醫院中醫師黃琦雯表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對藥物吸收總量不亞於口服及注射,因此藥浴用藥與內服藥一樣,仍需尋求醫師建議,遵循處方原則,根據病證和體質使用適合的中藥材。敏感性皮膚患者也需醫師評估,避免產生過敏等副作用。
天冷想泡澡,注意3件事
若只是因為天氣冷,想要泡熱水澡驅寒暖身、消除疲勞、促進血液循環,也要留意以下事項,才能達到良好的養生效果。
1.切勿清潔過度:
一般人在泡澡前後都會先清洗身體,由於泡澡時會帶走一部分皮脂,若使用去脂力過高的產品,或清潔次數過多,皮脂膜被完全洗去,會造成角質蛋白變性脫落,細胞間脂質流失,進而導致的屏障功能脆弱或乾燥搔癢。
一般而言,泡澡前後擇一使用成分單純的清潔產品即可,清洗時也避免過度搓洗,清洗擦拭後也可以使用乳液保濕。
2. 水溫控制適中
過熱的水溫同樣會加速破壞皮脂膜,理想的水溫應控制在攝氏38度到42度之間。曾有研究指出,此範圍的水溫可幫助熱休克蛋白產出,修復受損細胞,協助蛋白質順利合成與分解,讓細胞有活力,並且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免疫力。
3. 泡澡時間勿過久
很多民眾誤以為泡過水的皮膚,就能有充足的水分,事實上泡澡時間超過30分鐘反而會讓皮膚更乾燥,因此理想的泡澡時間為20~30分鐘左右,每周2~3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