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一眼看出哪件東西真正適合自己
在我認識極簡主義這種思維前,會做出「不小心就買了」、「掙扎後決定買了」、「總之先買起來放」……等行為,現在則變成「認真選購」、「仔細斟酌後購買」、「感到遲疑的話就不買」,雖然購物次數大減,但是花費卻沒什麼變化。
畢竟買一百個五十元的東西,和買一個五千元的東西,花費是相同的。
尋找自己追求的「好東西」,對我來說非常幸福。很多人聽到好東西,就會聯想到名牌精品或是高級貨,但是我所謂的好東西,標準其實是「有自己的風格」、「自己覺得舒適」和「自己喜歡」。
我在審視物品時會一併思考價值、到手前經歷的事情、至今的回憶,如果發現比現在所有的東西更好的物品,就會立刻購買新的並捨棄舊的,所以我才會認為自己「物欲旺盛」。
極簡主義者會保持「僅擁有必要物的態度」,但是必要物卻是因人而異的。
2.把人生花在「有價值」的事物上
物品是有形的,因此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價值,我以前會避免把錢花在無形的事物上。
成為極簡主義者後,我開始認真思考物品的價值,對其他事物的價值感受力也跟著提高了。
「為他人帶來喜悅的禮物。」
「為了去見重要的人所花費的旅費。」
「對自己未來的投資。」
我以前都把錢花在可有可無的物品上,還為此浪費了收納整理的心力和金錢,現在則將這些錢挪到更有價值的事物上。
3.找到最舒適的處世原則
試著一口氣把衣服減量到十三件後,「想減量」的慾望就跟著減弱,取而代之的是「想好好珍惜手上擁有的物品」。但是同時,也產生了與之矛盾的想法─「捨棄堅持」=「捨棄執著」,因此便在「堅持」與「不堅持」之間搖擺不定。
就這樣過了三個月的某一天,我因緣際會寫下了「對未來自己的期許」。我列出了「保持平穩」、「享受家事」與「態度凜然」。看著這些期許,我腦中浮現了理所當然卻又很重要的想法。
「想要維持平穩生活,就應選擇心意互通的人往來。」
「想要享受家事,就要以輕鬆的方式達到物品減量。」
「想要展現凜然的態度,就要選擇發揮自己魅力的衣物。」
我發現,想要實現願望,要改變的不是物欲,而是 「看待物品的方式」。意識到這件事情後,我從對物品的堅持,就轉移成「藉由捨棄物品或購物,實現某種理想」。
熱衷於物品減量的人分成兩種極端的族群,一種人連自己對事物的堅持都捨棄了,另外一種則是很堅持身邊只能留下很少的物品。我有段時期認為「擁有特定堅持」是很棒的生存方式,但是後來又不禁思考,「放棄堅持,也很帥氣」。
舉例來說,我平常會使用無添加且無香精的肥皂洗臉,當時選購這種肥皂是以「好不好買」為基準,而非品質或使用舒適感。
家中的空氣清淨機、印表機與碎紙機,也是以「不要太顯眼」的消極想法選擇了白色。但是這種對任何事物都沒有特別講究的態度,其實就是對「省下選擇工夫」的堅持。
真正對事物都毫無講究的生存方式,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我思考這件事情時,想起了與母親之間的對話。
母親聽到我說「我想捨棄欲望,過著心靈平定的生活」時,告訴我:「妳現在貪心一點也無妨吧?欲望會帶來成長,不必那麼著急。等妳年紀大了之後,自然而然就會無欲無求的人。」
持有講究物品的生存方式,以及對物品毫不講究的生存方式─我現在也還在努力摸索,想要從兩者各取優勢,找出真正「符合自我風格」的生存態度。
4.能更明確的表達自己、定位自己的風格
有陣子我每天都在逛部落格,在看了超過一百個部落格後,起心動念想實現「一卡皮箱過生活」的目標。最初是逐一搜尋「斷捨離」、「無物生活」、「簡單生活」、「極簡主義」等等的關鍵字,並從中找出自己比較有興趣的部分。
例如,我喜歡看人家把摺得很整齊的衣服擺在一起,但是對於環保方面的料理話題就還好……;像這樣,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目標方向。
後來我也想開始分享訊息,所以就開設了部落格「魔法使的簡約生活」,分享了自己如何將物品減量的過程、斟酌後購買的物品、當下的感想、參考的書籍等等。仔細想想,部落格就是我的「輸出」管道。
和寫在筆記本的時候不同,這種對外公開的文章有機會獲得迴響,幫助人從中找到自己在這世界上的定位。原本覺得自己的物品數量很普通,分享到網路上後,收到「哇~你的東西好少」的感想,就會發現自己的物品數量真的比一般人少很多。
自己的定位與風格中,有一部分是透過比較才感受得出來的,必須和周遭人做比較,才能明確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必須有比較對象,才會凸顯出所謂的「自己」。因此部落格對我來說,是釐清自己思緒的必要場所,所以我未來也打算認真寫下去。
5.容易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項目
展開物品減量後,身邊就會只剩下對自己來說「必要的」物品。只剩下必要的事物時,專屬於你的生活方式就會清晰浮現。確認自己的生活方式後,取捨起來就特別明快。
持有的物品數量少,認真對待每一項物品的時間就會增加,和這些物品也會愈來愈契合。和物品的契合度愈高,取捨、選擇的精準度就會愈高。
仔細想想,人生就是不斷重複取捨和選擇,就算感覺每天都重複著相同的生活,背後也是因為自己不知不覺間做了取捨,選擇「和昨天過著一樣的生活」。
展開極簡生活後最大的改變,就是決定事情的速度變快了。這樣的變化不只反映在選擇有形物品上,和朋友外出吃飯時,決定菜色的速度也提升了。
我喜歡草莓,所以選甜點時就會選草莓類的;吃辣會嗆到,所以選擇咖哩時就會點不辣的口味(當然有時也會挑戰看看辣味)。只要清楚自己「喜歡的」和「不擅長的」,就能夠快速做出選擇。
選擇的速度太慢時,就更有可能錯失寶貴的機會;成為極簡主義者的結果,提升了我的取捨、選擇能力,也讓我的人生更加豐富。
6.不會錯失好機會
做決定的速度變快時,就不容易錯失好機會了。假設現在有人提出邀約:「某個地方好像辦了很有趣的展覽,要不要一起去逛逛?」我就不會煩惱該不該去,會很果斷地回絕:「我對那個沒興趣,所以就不去了。」
像這樣快速地決定「不去」、「不做」,而在拒絕的時候,若是出現了更有趣的邀約時,我也會立刻答應:「好啊,一起去吧。」
在成為極簡主義者之前,我會抱持著「去看看,說不定會有什麼意外的收穫」,而參加各式各樣的聚會,但是現在的我已經不再做出這種沒有明確目標的決定。
鎖定自己真正有興趣的範圍,不再錯失參與有趣事物的機會,極簡主義的生活,為我帶來了把握機會的行動力。
7.更懂得「享受當下」
從小到大,我曾設立過無數個目標:「體脂肪率要降到○%」、「○日內要讀熟○頁的資料」、「營業額要提升至○日圓」等等。為了獲得達成瞬間的好心情,勢必得熬過比較難受的過程─我一直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是切換成極簡生活模式後,我的思維也跟著改變了,現在最重視的是「不要推開幸福」。在精挑細選的過程中,我會一直反問自己「現在的我,需要嗎?」這句話也讓我體會到了「享受當下」的重要性。
使用現有物品的時候也是,我不再認為要「為未來的自己」犧牲「現在的自己」,而是認為讓「現在的自己」感到開心,能幫助「未來的自己」更幸福。
現在的我,不管是運動還是學習英文都樂在其中,雖然分別是為了實現「打造緊實身材」與「說出流利的英文」的目標,但是享受這段過程,比感到煎熬更好。
享受過程才能持之以恆,尤其是無法靠瞬間爆發力實現的目標,更是得藉樂趣帶來動力。
8.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
我從小就不太敢提出自己的意見,害怕其他人聽到後的反應,擔心受到批評或是被嘲笑。
長大後才開始學著說出自己的意見,有時加深了彼此間的理解,有時卻凸顯了雙方的想法差異。和身邊人意見相左的次數增加後,就會愈來愈難以行動。儘管如此,我還是努力和這些人往來,認為必須得和每個人好好相處才行。
「每次見到那個人都覺得好累,我或許不擅長和他這類型的人來往吧?」
「原本以為自己是因為喜歡才加入這個團體,但是仔細想想,只是擔心被排擠才硬逼自己跟他們打交道吧?」
在客套話、表面工夫、面子與責任感的交錯下,逐漸忽視了自己的情緒。陪笑、阿諛、非真心的認同,勉強自己討好別人的結果,讓心靈感到疲倦。
和他人的交際中不得不對自己撒謊,讓內心疲憊不堪,如此一來,不僅自己感到痛苦,對他人來說也不誠懇。
透過物品減量,意識到「自己的風格」有多重要時,我終於能從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內心,慢慢訓練出能坦率行動的自己。
當然不是每件事情都能馬上獲得改善,但是光是能意識到自己「現在的感受」,就能夠大大增加解放心靈的機會了。
9.人際關係變簡單
透過物品減量,會漸漸看到最真實的自己。
舉例來說,不在地板上放物品,是想讓打掃更輕鬆。我不喜歡家裡髒亂,但是也沒勤勞到能夠每天挪開地板上的家具或物品打掃。
我喜歡白色,卻又運用充滿玩心的壁貼,是想為家中訪客帶來視覺樂趣。我很珍惜獨處的時間,但也很喜歡和他人互動。
就像這樣,我在經過取捨後的嚴選物品環繞的空間中,展現出最原始的自己。表現出自己的真面目,就能和契合的人更加親近,不契合的人自然會遠離。剛開始或許會覺得少了些朋友很可惜,但是慢慢地就會找到「最舒適的距離」。
讓人際關係更簡單的唯一一個方法,就是不要對自己、也不要對他人「說謊」。
「抱歉,我現在不太想吃那個。」
「你這樣講,我也是會受傷的。」
雖然使用了美化過的言語去修飾,或是選擇溫和的用詞,不過還是吐露了真心話,表達出原本難以說出口的事情。
不對自己也不對他人說謊時,難免會有人避而遠之。但是那些人拉開的距離,一定是彼此間必要的距離。
和誠懇的人往來,能讓人際關係變簡單,愈來愈不會往壞處想,也不必思考太過迂迴的對話。
「有些人雖然距離遙遠,卻忍不住想為他打氣。」
「有些人能一起大談現在很感興趣的話題。」
「有些人雖然偶爾才能見面,卻能互相信賴,能和對方站在同一陣線。」
現在,我的身邊都是這樣的人。
10.從「必須如此」中解放
每個人成為極簡主義者之後會走的路,當然不盡相同,畢竟各自持有的重視物品、風格、珍惜的事物都不一樣。但是既然認同極簡主義,就會有三項「不做」的事情──
「不受既有觀念侷限。」
「不隨波逐流。」
「不會人云亦云。」
這是種看透事物本質的概念,與脫離正軌不同。也並非完全不在意流行元素,只是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運用;也不是缺乏群體觀念,而是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
提到「極簡主義者」的時候,人們多半聚焦在東西的數量,但是我認為可以更加關注內在的變化與優點。
11.真正重要的事物會自然浮現
捨棄不適合的,並選擇更符合自我風格的物品。不斷重複後,不僅能發現「更適合自己的物品」,還能夠看出「對自己來說真正重要的事情」。
有沒有想花時間去的地方?現在有沒有想做的事情?有沒有想持續往來的人?或許是現在對於自己「舒不舒服」的感覺更加敏感,現在的我在做決定時,很少會猶豫。
試著回顧至今的人生,雖然平凡卻也風浪不斷:極度怕麻煩的童年、換了個人似的開朗高中生活、身為妻子的日子、換了十三個工作的困窘時期,以及展開氣球藝術家之路的現在……
(本文摘自《簡單生活的選物提案:物品立刻減量30%!43則怦然心動的選擇練習,改變超有感!》,平安文化出版,廣瀨裕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