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後繼續怦然心動,活用「這三點」空間斷捨離,連心靈也被打掃了

40歲後繼續怦然心動,活用「這三點」空間斷捨離,連心靈也被打掃了

東西越多,你就越難維持秩序,也會害得自己真正需要的、最重要的東西被淹沒掉。所以,無論你的居住空間是大是小,都請在不影響正常生活的情況下盡最大努力縮減物品、減少累贅。

其實,如果你沒有嚴重的潔癖,倒也不必把房間打掃得一塵不染,只要保持整潔就已經能替你帶來好心情了。當然,我本身整理房間是很用力的,除了每天順手整理之外,澈底打掃則視心情和時間不定期進行,短則三天,長則一週。

 

當我們整理房間時,不僅僅是在整理空間和環境,更重要的是在整理自己的心情和生活,讓它們更順暢,而這也在無形之中塑造了性格,讓自己變得更有規畫和條理。

 

說到整理這檔事,一般人首先會想到日本。日本人真的讓「整理」成為一門藝術—也就是整理術。

從著名的「斷捨離」概念的創始人山下英子,到憑著《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登上《時代雜誌》評選「世界最有影響力一○○人」的近藤麻理惠,還有以「超級整理術」聞名的廣告大師佐藤可士和,以及擅長利用整理術處理工作的男性整理家小山龍介……這項絕學有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大部分都是來自日本。

 

除了上述這些整理達人之外,在日本還有許多傳授居住智慧的民間組織,例如Housekeeping、心動整理協會、Home&Life 研究所等。某些機構還會為整理收納諮詢師頒發證書,成為持證會員後,你就可以到別人家裡從事整理指導工作,儼然已把整理發展成為一項職業。

 

這套風靡全球的日本整理術,最開始源於房間的整理

 

因為日本的房屋通常都比較狹小,主婦們總要思考如何能在有效的空間裡打造一個整潔、溫馨的家,由此空間整理便成了一門學問。空間整理、收納的方法有很多,但總結下來不脫下列三點:

 

第一,物品要少

 

無論是《斷捨離》、《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抑或歷久不衰的簡約風,保持少量的物品,都是重要的原則之一。

 

大家想一想,如果你的房間本來就不大,還有一大堆東西和你一起擠在這個空間,心情很難不壓抑。而且東西越多,你就越難維持秩序,也會害得自己真正需要的、最重要的東西被淹沒掉。

所以,無論你的居住空間是大是小,都請在不影響正常生活的情況下盡最大努力縮減物品、減少累贅。

 

第二,固定位置

 

其實惹怒我們、害你情緒崩潰的,通常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也就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破事。例如,快遲到了本來就很著急,臨出門時卻怎麼找也找不到鑰匙;已經夠沮喪了,一不小心還被牆角的花盆絆了一下。

在有限的空間裡除了維持物品少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替物品固定好位置,尤其是越小、越雜的物品,越應該有自己專屬的地方。

 

鑰匙用完,隨手就放回包裡或者放在門廊的架子上,給它安置出一個專屬棲地;衣服脫下來就掛在掛鉤上,沙發椅子和床都不是衣物該待的地方;硬幣、零錢這些東西,能放在存錢筒裡就不要到處亂撒;書本、雜誌、碗盤、筷子、各種茶杯和調味料,都應該放在特定的位置,不要動不動就換地方或隨便一扔,避免想用時找不到。

 

第三,定期檢查


即使平時整理得再好,如果不定期檢查也很難維持長久的整潔度。越來越多的衣服、文具、書本、以及各種你衝動消費時買下的小玩物等,總是不知不覺就會侵占你的空間。

因此要定下一個時間,例如每月一次、每三個月一次,定期檢查物品。那些不常用的、不再用的、壞掉的、不喜歡的都可以收起來、送人、捐出去或丟掉,藉此保持舒適空間。

 

掌握樂活資訊,點我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

 

本文摘自《焦慮也沒關係!:與焦慮和平共存的生活法則》,方舟文化,思小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