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期刊的研究「The Visibility of Social Class From Facial Cues」,讓受試者觀看80名男性,和80名女性的照片(其中有一半照片中人,年收入在15萬美元以上,定義為富人階級;另一半,則在3萬5000美元以下,定義為勞動階級),並猜測照片中人的社會階級。
為避免影響受試者判斷,照片中人皆「毫無表情」,受試者只能根據直覺,猜測誰是「富人或窮人」(rich or poor)。
由研究結果可得知,受試者多半能猜出照片中人的社會階級,正確率達68%,明顯高於隨機機率;在這份論文的第61頁,刊登了部分讓受試者觀看的照片,C組為「最富有」,D組為「最貧窮」。
幸福感的落差
看臉就知道
本研究由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Nicholas O. Rule和研究生R. Thora Bjornsdottir共同執行;Bjornsdottir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相較於辛苦維持生計者,有錢人通常過著更快樂、無慮的生活,「幸福感的落差,實際反映在人們臉上。」
Bjornsdottir指出,受試者在進行判斷時,並未真正意識到,自己的根據為何,「你問他們(受試者)是怎麼判斷的,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為了解開上述疑惑,Bjornsdottir和Rule又做了進一步測試,他們發現,在照片中人的五官當中,眼睛和嘴巴,是受試者進行判斷的線索,但若只讓受試者觀看單一項目(只看眼睛或嘴巴),就無法作為評判指標。
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笑」,笑口常開的人,就算拍攝「毫無表情」的照片,其眼角、嘴角的肌肉狀態,也有別於不愛笑者。
隨著時間推移
情緒會逐漸「滲透」到臉上
Bjornsdottir推論,人們的情緒,很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滲透」到臉上;亦即,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某些肌肉的慢性收縮,會使臉部結構發生變化。
Rule坦言,他一開始也沒想到,研究結果的顯著性會這麼高,「尤其是,臉部的差異如此細微,這是研究中最令人驚訝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