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有超過127萬人使用抗憂鬱藥物,女性的比例超過男性。事實上,女性的確較容易出現焦慮、憂慮等負面情緒;更年期時,女性荷爾蒙產生變化,也是較容易有情緒困擾的時期,應多加留意,善用簡易量表自我檢測。
憂鬱症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21世紀人類的三大疾病之一,新聞也時常報導名人罹患憂鬱症的消息。
曾在古裝劇《擁抱太陽的月亮》演出的南韓48歲女演員全美善,今年6月就傳出她因長期罹患憂鬱症未痊癒,最後選擇結束生命,消息傳出後震驚國際。
全美善所屬經紀公司表示,全美善的家人接連過世、母親臥病在床,她承受多重壓力才導致罹患憂鬱症。
女性較易憂鬱症,更年期也要多注意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顯示,憂鬱症在女性的終生盛行率約為10~25%,男性則約為5~12%;而根據衛福部106年抗憂鬱藥物使用人數統計,全臺灣使用抗憂鬱藥物人數超過127萬,其中也是女性的比例高於男性。
事實上,男女的大腦結構不同,女性腦中,負責掌管情緒中樞的杏仁核,運作功能較弱,容易出現焦慮、憂慮等負面情緒。若有家族遺傳,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更高。
另外,女性受荷爾蒙變化會有生理期、懷孕、更年期等,都是較容易有情緒困擾的時期。
憂鬱症症狀
1. 持續情緒低落、失去活力,即使轉移注意力後,短暫出現好心情,仍會很快又感覺低落、無助。
2 . 症狀持續久了,會影響注意力,並對許多事物缺乏動力,嚴重的患者可能出現結束生命的念頭。
初期,患者經常會自己推想,憂鬱是因為外在壓力,如工作太多、孩子不聽話、先生不夠體貼;或自責個性不好、太愛鑽牛角尖等,讓自己愈來愈消沉進而缺乏自信。
為什麼會有憂鬱症?
大腦有3種神經傳導物質和情緒穩定有關,分別是: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神經傳導物質的不平衡,就會導致憂鬱症狀。
不過,憂鬱症並非絕症,只要找一位信賴的精神科醫師充分討論,醫師會給予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來協助恢復健康。適當的抗憂鬱藥物可以促進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有效改善憂鬱症症狀。
憂鬱症怎麼治療?
1. 藥物治療(抗憂鬱劑)
- 2~3周:見效,症狀開始改善。
- 6~8周:症狀逐漸消除。
- 3~6個月:持續服藥,預防復發,之後醫師會評估是否可減低藥量、嘗試停藥。
*很多民眾擔心服用精神科藥物,會造成依賴或成癮,因而抗拒就醫或採用另類療法,反而會延誤病情。
2. 心理治療:由醫師或心理師提供專業的心理治療。
3. 人際支持:家屬的支持陪伴很重要,盡量不要安慰患者『想開一點就好』,可能加重患者自責的機會。家屬可試著多點傾聽及陪伴,鼓勵患者繼續和醫師討論,就是最好最重要的正向力量。
如果懷疑自己有憂鬱傾向,可以透過以下簡易量表來自我評估,若有心情持續低落且合併失眠、沒動力、負面思考等就應該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求助資源: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