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兩個姊姊都已經先嫁到外國去,疼愛我的媽媽對親友打包票:『我再也不會有另一個女兒嫁到國外。』很快地,就換我嫁到荷蘭。」採訪時,問她怎麼敢放下在臺灣的一切,原因跟她描述的荷蘭性格竟有些類似:想做什麼,做得到就去做。
布爾·丁夫人旅居荷蘭,是知名部落格版主,分享荷蘭的親子教養、高齡長照、生活美學等觀點。當年,因為一見鐘情的緣分,對方浪漫的追求,讓她勇敢地奔愛荷蘭,十多年來在當地安身立業。
「我是一身傻膽,愛情是賭博,頂多就是賭輸罷了。」她本來可是一句荷蘭話都不會說,媽媽擔憂她在國外會不會受苦、被騙,她只是明快回應,「不去試,怎麼會知道!」
就是要你動起來!荷蘭老小超愛運動
嫁到荷蘭後,布爾·丁夫人在十多年前懷了第一胎,嚴重孕吐,產後不但沒有人幫忙坐月子,婆婆來訪時,還要下床幫婆婆泡咖啡。在語言不通、環境不適應的情況下,再加上產後的身心改變,讓她有嚴重的產後憂鬱。
沒想到,幾年後生了第二胎,她產後第二天就下床向鄰居發「生日卡」,分享寶寶誕生的喜悅,讓剛搬來的華人睜大了眼睛:「你不是才剛生完,這麼快就下床到處走動?」
「我也羨慕臺灣的產婦可以坐月子,現在還有坐月子中心對吧?可是荷蘭文化鼓勵我們要『活動起來』!」
布爾·丁夫人說,「荷蘭是『巨人國』,除了基因、飲食外,小朋友從小就開始游泳、騎單車、溜冰;老人家70、80歲後,還是很愛露營、度假。尤其是身體不舒服時,他們認為更要做些身體活動,散步、遛狗也行。久了,我也覺得這是有道理的。」
荷蘭長輩獨立自主,退休生活照樣活耀
雖然荷蘭自由積極的態度與作風,令許多人嚮往,但這不代表臺灣需要仿造著做,因為這些做法與國家政策、社會文化有緊密的關聯。
「生病了就該多休息,這在台灣是大家都接受的觀念。如果換作『身體不舒服時要多活動』,可以接受並做到的人會多嗎?」不只是虛弱的人很難接受這個觀點,更多時候,是身邊的人也會鼓勵要多休息。
但是,荷蘭不希望老人病後臥床,因此將大量經費挹注在維護全民健康上。更重要的是,荷蘭人獨立自主,運動與活動都不是被勉強的;即使白髮蒼蒼,仍是「我的生命,自己做主」。
布爾·丁夫人分享,「我老公的奶奶,超過80歲的老人家了,可是每年仍會跟她的『老閨蜜』們度假去玩。他們的度假不是要探險,也沒有瘋狂的玩法,而是存粹換個環境過生活,沉澱與滋養自己的身心靈。」
「有一年,她的健康狀況已經很不好了,我們勸她『真的還要度假嗎?』答案當然是Yes!」荷蘭的老人家,在生命結束的那一刻之前,自己永遠擁有最終選擇權─想做什麼,做得到就去做!
因此,在荷蘭的長者,晚年生活還是非常活躍。「你來荷蘭的度假地區看看,到處都是年長的爺爺奶奶在露營、在玩樂,大家也習以為常;退休後的生活仍舊保持著豐富、精彩,這不是特殊景象,而是日常生活。」
社會互助、福利完善!老了不必擔心孤獨一人
布爾·丁夫人說,荷蘭就是鼓勵人實現夢想的國家,也因為講究社會福利,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對於互助、捐款都相當大方。
「我曾經寫過一篇報導,我自己也相當喜歡。有一位大學生發現自己的奶奶,整個星期都在等他來訪時,察覺了奶奶的孤單,因為奶奶對他說『我真的很高興你回來,我已經好幾天沒有跟任何人說話』。」
「於是,他在大二那年發起『老奶奶快閃廚房』的活動,邀請平時獨居的老人們當大廚,做菜之外還能彼此交流,不到一年就獲得非常大的迴響。他還成立基金會,將夢想化為行動,而且社會也支持他去實踐!」
重視社會福利的荷蘭,在長照方面也很關心社區和家庭,政策的制定更是以照顧家庭為中心展開,「長照或許不是生病的人最痛苦,荷蘭盡量滿足每個家庭的需求。」
因此,荷蘭長照相當重視社區生活,社區照顧體系也非常完善。例如,在保險制度下,有「個人專案經理」能夠協助新手照顧者整合資源、提供支持系統與財務分析。
荷蘭,是一個讓你不用擔心老後生活的國家,當你陷落時,社會網會盡可能地接住你。
文化國情不同,台灣應發展在地特色
「但也不用羨慕荷蘭,因為荷蘭是高稅收國家,臺灣有多少人可以接受薪資所得一半都要繳稅呢?」而且,「荷蘭與臺灣是很不一樣的,臺灣有濃濃的人情味與生活的便利性,這是讓我想念臺灣,也適應荷蘭比較久的地方。」
因此,布爾·丁夫人認為,臺灣的高齡長照應該要有自己的在地化、本土化特色,從社會文化發展出來,真正適合臺灣的社會福利政策。
擁有幸福老後,除了有賴政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個人如何經營生活。
沒有人是一夕之間變成老人,我們的後半生是前半生的累積,快樂自信的人生與成熟的人格,都要往前追溯。在社會的框架之下,要怎麼活出獨立又快樂的自己?無論你現在幾歲,都不能停止追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