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肝硬化
過多的毒素會造成肝臟慢性發炎,也會造成有害微生物增生。肝臟反覆的發炎,就會造成肝臟被纖維組織占滿,變成肝硬化。肝硬化會造成疲倦、腹水、消化道出血、黃疸等症狀。
2. 末期腎病
腎臟與肝臟是人體內排毒負荷量最大的兩個器官,所以也容易被毒素所傷害。脂溶性毒素可以從肝臟排出到膽汁中,水溶性的毒素則大多數經由腎臟排出。
當我們喝的水不足時,或是全身毒素一直太高時,尿液的毒素濃度就會增加,時間一久,就會傷害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整個泌尿系統。
因為糖尿病或是高血壓,造成的腎臟血管病變,使得腎臟一直處於缺血的狀況下,久而久之,腎臟壞死的細胞就會越來越多。
自體免疫疾病,造成人體的免疫系統錯誤的攻擊腎臟細胞,也會讓腎臟細胞壞死。當腎臟細胞被破壞的比例過高時,腎臟功能就會喪失,無法過濾血液產生尿液。這時就要靠血液透析(洗腎)來維持生命了。
3. 心臟衰竭、心肌梗塞
供應心臟肌肉的血管叫做冠狀動脈,當冠狀動脈變狹窄時,就容易造成心肌缺氧。久而久之心臟功能就會變差,變成慢性心臟衰竭。
如果冠狀動脈血管內皮因發炎而破損時,就會造成血管壁中的硬化斑塊破出而阻塞血管,造成心肌梗塞。每次心肌梗塞都會引起更多的心肌細胞壞死,心臟功能進一步變差,最終也是變成心臟衰竭。
4. 腦中風
人體內的毒素增加,會造成血栓的機率增加,而肝臟是負責調控人體凝血功能的器官之一,所以肝臟功能變差,也會造成凝血機制失常,產生更多的血栓。全身的慢性發炎,容易產生血栓。靜脈慢性發炎會造成靜脈瓣膜破壞,靜脈流速變慢,也容易產生血栓。
當腦血管被血栓完全塞住時,就會造成缺血性腦中風,部分腦細胞的壞死。反覆性的腦中風,就會造成大腦功能越來越差,最終失去自我生活的能力。
5. 癌症
癌症代表人體酵素系統與免疫系統的嚴重失調。癌細胞來自於人體細胞的基因突變。從正常細胞到癌細胞往往會經過數十次的基因突變。突變的程度越嚴重,細胞也就越不正常,最終變成癌細胞。
癌細胞的特徵就是不受限制的分裂與生長,最終佔據了人體內的重要器官,造成器官衰竭。癌細胞在演變的過程中,人體的酵素系統有很多機會可以矯正這些出錯的基因,但是如果酵素系統崩潰時,就無法及時矯正這些錯誤。
而基因突變無法被矯正的細胞,原本免疫系統可以將之摧毀。然而,不健康的免疫系統也無法將這個任務做好。最終導致癌細胞越長越多,終於演變成無法收拾的狀況,最終導致人體死亡。
酵素系統矯正基因突變是第一道防線,免疫系統是第二道防線,這兩道防線被突破之後就會導致癌症的產生。
開刀、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等等現代化醫學方法,雖然可以去除與破壞癌細胞。但是如果無法強化自身的酵素系統與免疫系統,則癌症還是很容易復發的。
癌症的治療,除了身體的重建外,還需心理的重建,否則療效無法持久。
容易得到癌症的人格特質有兩類:一類是逆來順受、勉強自己、害怕衝突的鴿派,一類是完美主義、自我要求高、不放心別人做事、愛面子的鷹派。
不論是鴿派還是鷹派,當外在環境與內在心理衝突太大,無法協調時,就容易演變成癌症。外在社會環境是很難改變的,能夠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個性。
人格改造要先有正確的認知,再來是練習新的行為,行為變成習慣,新習慣變成新的人格,養成新習慣的技巧可詳閱第二章。
關於癌症治療的心理認知,在此有三點與大家分享:
一、宇宙是永遠愛你的朋友,萬物一體,我們都不孤單。穿過躁動不安的意識與潛意識,我們的內在有著無限的愛。
二、盡力做事,但對於結果則完全臣服。所有發生的事都是有原因的。如果我們知曉一切因果,當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三、生命是永恆的。任何肉體的死亡都只是一種生命型式的轉換,我們不需恐懼,也無須憂傷。
從身體排毒到心靈排毒
當我們知道生病的原因,就能夠做出相對的因應之道。由於不良的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長期的身心壓力,造成體內毒素堆積、內臟器官與免疫系統衰弱,而產生種種的急性與慢性疾病。
心靈的毒素是疾病的根源,但是身體的毒素比較容易排除。想要獲得真正的健康,就要將這些身體與心靈的毒素排除,讓免疫系統、自律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五臟六腑,通通恢復正常的運作。
人的行為往往受到各種情緒的影響,像是自卑、恐懼、嫉妒、怠惰、驕傲、懊悔、好勝,慢慢養成各種心理習慣與生活習慣,所以說:「心靈的毒素是疾病的根源。」,如果能夠排除根源的心靈毒素,對於治療疾病有立竿見影之效,但是這並不容易。
這些情緒傾向來自於深層的潛意識,力量十分強大。先從排除身體的毒素做起,身體的毒素降低了,體力、腦力與情緒都會得到改善。之後就要想辦法徹底拔除造成生病的心靈毒素,才能避免故態復萌、舊疾復發。
排毒關鍵的重點
1. 清除細胞廢物:真正的療癒在於清除組織細胞內的廢物。
2. 五個關鍵步驟:節省酵素、節省能量、補充營養素、暢通氣血循環、端正骨架。
3. 節省酵素:首重避免消化不良。也就是要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4. 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蔬菜、水果是最容易消化的食物。穀類、豆類、堅果類等種子類的食物要先泡水,才會比較好消化。肉、魚、奶、蛋等動物性食物則比較不容易消化。
5. 良好的用餐習慣:餓了再吃、細嚼慢嚥、吃七分飽、飯後散步。
6. 節省能量的方法:充足的睡眠與休息、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減輕心理負擔。
7. 排毒所需的營養素:礦物質、維生素、植化素。主要還是從新鮮無毒的蔬果中獲得營養素。
8. 暢通氣血循環:適當的運動、呼吸,充足的水分。
9. 端正骨架的方法:鍛鍊有彈性、均衡的肌肉與肌筋膜系統。熱敷、按摩、拉筋、瑜伽體位法、靜坐、運動。
(本文摘自《微習慣帶來健康奇蹟》,原水出版,趙鴻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