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年過60的熟年人士而言,在這樣逐漸嫌老、厭老的社會裡,要多多討人愛才行,才不會被當作是擋路的「老害」。
熟年的人要怎樣做才好呢?其實很簡單,只要別錯過任何美好事物就好!
新老人思想:獨立自主、不依賴年輕人
熟年要討人喜愛,經濟及生活力求自主自立,不要只想養兒防老,因為子女的時代越來越困難。
除此之外,要懂得欣賞美好事物,從身邊的一草一物起,到所見的人及事的優點,不要老是只看到缺點,因為缺點自己身上也很多,回家慢慢看就好。
要讓年輕人跟自己在一起會覺得開心,想把自己當朋友對待,不時想見面,而不是當長輩而敬而遠之。
日本總務省指出,在2018年9月時,65歳以上的所謂高齡者人口是「3,557萬人」,其中男性1,545萬人、女性2,012萬人,整體較2017年增加44萬,反映女人較長壽的狀況而且70歲以上超過2成,非常驚人。
另一方面,日本總人口是「1億2,642萬人」,較2017少了27萬人,老人不斷持續增加,成了生多於死的所謂「多死社會」,也跟過去的很不同。
面對這樣的社會,需要一些如作家五木寬之等所提倡的,不依賴年輕人、老人相互扶持的「新老人思想」之類的新熟年主義才行。
我們的新熟年主義:不暴走、不教訓人
我的新熟年主義,則是盡量當可愛的熟年,不要因為自己有點年紀,就開始教訓人。
跟我年紀差不多的好友大澤說,他唯一的座右銘是「不要教訓年輕人」,不要倚老賣老,到處抱怨或四處要指導年輕人,除非年輕人不懂來請教;不要讓年輕人乃至周邊的人覺得,熟年隨年紀增長,反而人性及品格低落。
現在社會到處都有撒野的老人,像是只為文件說明不清楚,就在區公所或銀行窗口發飆,或抓住稍微擦到身的路人不放,被認為是「暴走老人」成為社會問題,那豈不是太悲慘了?
只是不暴走也不夠,無論社會或人生再怎麼充滿不安,熟年也要積極去發現許多美好事物。
跟人接觸時,多看對方優點與經驗,跟別人說話時,先好好聽人說話,然後在任何煞風景的地方,也去尋找美麗或有趣的事出來。
雖然因為急性子,在日常生活裡不擅聽人說話,常會搶家人或朋友的話,但我自己是新聞界出身,據周邊反應指出,我在採訪時都非常專心聽別人說話,也有詳實記錄的習慣。
因此,我現在只好逐漸讓職業習慣變成生活習慣,否則會很討人厭,別人就不會愛跟我說話了。當然,只要有想去發現別人優點與經驗的誠意,就很自然會做到的。
隨時發現美好事物,立志當極品熟年!
後者要隨時去發現美好事物,那樣自己也會變得美好起來。我看許多日本美麗或氣質超優雅的極品熟年、極品老人都如此。
像2018年1月時,百歲的日本散文家吉澤久子,她從2017年2月到10月出版了7本書,我覺得她活得如此充實、快活的最大原因,就在於她不斷地肯定周遭美好事物,因此不會斤斤計較,每天都只有快活的事。
而且,只要有讓自己熱衷的事,就不會煩惱,心情不會老受影響,否則吃再多補藥養生也無效。
▲身邊偶然遇見的風景都可以成為美好事物。(攝影/劉黎兒)
這輩子不是來還債的,對自己好一點!
要如何不斷發現周遭美好事物呢?
許多經濟上有相當餘裕的人,想多留點財富給子孫,即使打拼了半輩子,也還非常節儉,過度省吃儉用,也因此對於世間美好事物無法去享受,體驗非常有限,什麼都是為了子孫,因此也會對子孫有所要求。
世界隨著體力跟行動能力低落而越來越小,經常處於欲求不滿狀態,反而變成子孫的負擔,變成很不可愛的老人,如果不是看在遺產的份上,很多老人沒人想親近,這非常悲哀的。
熟年只要想通這點,留給子孫的財富少一個零,說不定對子孫還比較好。這輩子不是為了來還債的,更不是為了還子孫債的,不要太拼太省了。
打算留給子孫的份,用掉幾成在自己身上,像是出門旅遊或投入自己有興趣的事物,或自己想做的社會公益。
有讓自己能投入去做的目標,就自然會發現每一天都有許多美好事物出現,即使出現什麼狀況,因為有累積許多經驗,不會太在意的。
自己過得充實快樂,就是給子孫最大的禮物,也能跟子孫分享自己的體驗,成為讓人跟自己見面、說話都是快活的事。
▲正月的日本充滿繽紛色彩與祥和氣氛,美好事物隨處可見。(攝影/劉黎兒)
一機在手拍照,天下就是我的!
要發現美好事物,未必需要太多成本,像我的方式,就是透過鏡頭來發現。
只要拿著手機或平板電腦出門就好了,隨處都會有許多新發現,我還另外加一個廣角小相機(手機加廣角鏡也OK),利於拍建物。
每天都拍無數張照片,有美麗花草山水,或是跟朋友的聚餐,或自由自在地享受的「孤獨的美食」等,也拍攝社會百態或是有趣的事物,比如奇特的自動販賣機、各種禁止標語牌、寫錯字的招牌等等。
因此,只要出門本身就很亢奮,也因此每次走錯路也不會沮喪、懊惱,除了賺取走路的步數外,也常因此有許多發現,這也是日文所說的「道草」(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因為別的事物而繞遠路了)的真諦吧!
許多熟年雖也拍照,但往往心力過度放在自拍上,就比較會錯過許多美好事物,或許稍微調整一下,試圖拍所見所聞也不錯。
▲建築、人群、社會百態都可以是美好事物的來源,只要用心觀察,就能拍下各種美好事物。(攝影/劉黎兒)
▲一支手機在手,隨處都能發現各種美麗的正月色彩。(攝影/劉黎兒)
發現與尋找,永遠不嫌晚!
發現美好事物的另一個要訣是學習,有持續學習與不學習的熟年,心態跟外觀實在差很大。
我有位大學同學,幾年前把自己的家財賣掉,整裝到美國去讀長年想讀的神學、哲學,如此勇氣與決心很不簡單,能沉靜自己的心靈去讀如此需要思考的學問,更令我敬佩。
最近看到她的照片,比幾年前更年輕、更開朗,更讓人喜愛她。
當然,熟年背書包再去求學是很不錯的事,但並非人人能做到。
持續學習的熟年顯然比較能發現美好事物,方式很多,我是每天閱讀大量書報雜誌,也喜歡逛書店買書,許多朋友則喜歡上教室學習,也有人是參加各種因興趣結合的社團,像是登山、騎單車、歷史探訪等。
不錯過美好事物,就是要有好奇心,有好奇心自然會想學習、探究,永遠有熱情與行動力,這對熟年而言,也是維持青春的利器。
發現與尋找,永遠不嫌晚,現在開始就OK了!
▲兩位台灣女孩元旦參拜東京增上寺,開心自拍穿和服的模樣。(攝影/劉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