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氣候潮濕悶熱,皮膚容易出現搔癢症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張尚智建議,患者應避免食用魚、蝦、蟹、竹筍、芋頭等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而應多吃清熱解毒的食物,如綠豆、苦瓜、冬瓜、菊花、金銀花、薏苡仁、茯苓等。
▲ 苦瓜屬清熱解毒的食物,有助於改善皮膚發炎搔癢。(圖/達志影像)
各種皮膚炎症通稱濕疹
張尚智醫師指出,任何皮膚發炎症狀都可稱為濕疹,即「非特異性皮膚炎」,包含的疾病多達數十種,如接觸性皮膚炎、缺脂性皮膚炎、日光性皮膚炎、鬱血性皮膚炎、蟲咬性皮膚炎、汗疹、尿布疹、顏面濕疹、富貴手、汗疱疹等。
他指出,濕疹依發作階段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及慢性三期。急性濕疹會感覺灼熱及搔癢,時間久了或治療後,炎症減輕,出現皮損乾燥、結痂或鱗屑,進入亞急性期;慢性濕疹則由急性、亞急性階段反覆發作演變而來。
▲ 多補充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可以減緩口角炎及皮膚炎的情形。(圖/達志影像)
以過敏性皮膚炎最常見
張醫師表示,任何年齡層及身體部位都會引發濕疹,以過敏性皮膚炎最常見,多數濕疹病史通常從嬰兒期開始發病,可能持續至青少年、甚至成人,大約80%的人終身都有此困擾。
張醫師說, 濕疹發病原因很複雜,內在因素如飲食不當、精神緊張、失眠、過度勞累、感染及內分泌失調等;外在因素如紫外線、炎熱、潮濕或染料、藥物、油漆、洗衣粉、不當護膚品及動物皮毛、羽絨、玻璃絲等物質的刺激,均可能誘發濕疹。
▲ 過敏最好避免食用「發物」。(圖/達志影像)
改變體質才能根治濕疹
張醫師表示,改變體質才能根本治療濕疹,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觸可能誘發濕疹的因素,如染料、汽油、油漆、花粉、碳粉、洗潔精等,不要熱水洗浴、過度搔抓,忌用鹼性肥皂或化妝品。
飲食調理方面,嬰兒忌吃牛奶、魚肝油,成人則避免食用魚、蝦、蟹、牛羊肉、鴨、鵝、花粉等致敏食物,或是濃茶、咖啡、酒、煙、蔥、大蒜、生薑、辣椒、花椒等刺激食物;竹筍、芋頭、蔥、蒜、韭菜等發濕食物也應少碰。
平時多按摩大椎、足三里、三陰交、風市、曲池、膈兪、血海、風門等穴位,有助於健脾補土燥濕、去風止癢。
(本文獲「台灣好食材Fooding」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