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夫因父親遭到資遣,接下來的10年都苦苦找尋穩定的工作,有幾年他父親完全失業:
「那時候我的心態就改變了,明白自己想要的東西(比如上大學)必須靠自己的力量去爭取,此外我也許需要撫養父母。這使我奮力想要出人頭地,想要盡快財務穩定,壓力十分巨大。今天經濟已經有所好轉,我覺得自己擁有不同選項,不過至今依然在償還學生貸款。」
喬夫的出發點是尋找可以依靠的職業(工程)、成長穩定的健全產業(消費產品),以及有價值、前景好的公司,因此他拒絕10家企業提供的職位,最後找到一份符合自己需求的工作。但沒想到短短幾個月內,管理階層就開始辯論是否要關閉喬夫上班的那座工廠。人員精簡之後,第一線主管(包括喬夫在內)都在拚命擴展極限:
「我每星期工作7天,工時高達100個小時。一開始覺得很刺激,可是當員工陸續離職,大家的工作負擔隨之增加,我心裡覺得很不妙。為了起床趕上班,我設置了4個鬧鐘,每天灌2瓶能量飲料。情況糟透了,我記得回家打理自己,準備出門和一名女孩(我後來的妻子)第3次約會,結果竟然睡著了,完全錯過那場約會。
「下班之後我誰也不想搭理,直接回房間把門鎖上。當時我的體力完全耗盡,情緒也非常低落。我們以前還開玩笑說要帶啤酒去上班,可是現在再也沒有人提議出去玩了,大家都精疲力竭,公司甚至發生一起死亡事故。
「一個朋友提到某個人才招募專家,當時我已經透過人脈找到內部調動的機會,但我還是去見了這個專家。結果對方說:『聽著,你的事業才剛起步,回你的公司去,多和一些人談談。』我不想聽這些話,我已經找很多人談過了,但是毫無進展。」
受到打擊的喬夫只好另覓出路,他聯繫上公司當年聘用自己的人力資源專員,他成為喬夫的救生索。最後,工廠來了一位新廠長,邀請喬夫加入他的過渡期團隊:
「廠長和生產主任指導我,將目前的情境視為機會而非沉重的負擔,他們教我退後一步,觀察整體形勢,不要被枝微末節纏住了。他們問我:『我們可以怎麼做,扭轉這座工廠的頹勢?』他們使我明白,我手中其實握有可用的工具,改變操之在我。
「他們擬定的第一步計畫,是建立一套清理機器的流程,看起來根本不可能達成,可是他們說我有與人打交道的長處,員工會信任我,而我只需要設計合適的流程即可。我花了6個月才弄好一套供機器作業員使用的流程,結果效率大幅提升,這感覺非常棒!
「我知道我們將會發揮重大影響,也知道員工會追隨我。接下來,我早上都精神奕奕的起床上班,到下班時都還覺得精力旺盛,就在我開始成長的同時,工廠也開始有了轉機,生產主任說:『瞧瞧你現在擁有的機會。你完全有能力勝任,頭腦夠聰明、能搞定這一切。』」
那次經驗改變喬夫的運氣和未來展望,日後他被提拔擔任生產主任,更棒的是,如今他夢想有朝一日能夠經營自己的公司。
先解決問題,之後再找問題的根源
喬夫當然曉得工廠情況不佳,只是人一旦感覺無助,就不會再努力嘗試,深信不管怎麼做都於事無補。假如你提相同的問題、想相同的思緒、做相同的事情,那就會得到相同的結果。這是給你的警訊:已經到了面臨新問題的時候了。
新廠長和生產主任提出的是有創意、鼓舞人心的問題,將喬夫的思考從問題轉變成解決對策。他們要求喬夫提供點子,然後就支持這支年輕的團隊落實改革。詢問有什麼問題,得到的就是問題。詢問有什麼新點子,得到的會是解決對策。這一招真聰明,對喬夫煥發的精力產生近乎奇蹟的效果。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喬安娜.芭爾許(Joanna Barsh)
出版:大是文化
書名:麥肯錫教我在哪工作就在哪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