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來亂 中醫「七分養」有解

胃潰瘍來亂  中醫「七分養」有解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經常發生疼痛為主證的疾病。

工作壓力大,飲食不正常,生活步調過於緊湊,容易引起胃酸過多,長期累積下來,就成了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胃潰瘍,中醫可以治療?怎麼調理?

急性腹痛雖列為「急症」,與其他重症相較之下、並不是特別凶險,但若為胃潰瘍就不一樣了,因胃潰瘍可能造成胃穿孔,出現上消化道大出血,從而時時刻刻威脅著生命,不得不重視。

 

胃潰瘍是指胃黏膜在某一種情況下、被胃中的消化液消化,從而造成的潰瘍,其實依西醫胃鏡檢查時,胃裡有「紅斑」、表示是炎症刺激導致的;「糜爛」則是黏膜表面的破損;「潰瘍」造成的損傷、則超過了黏膜肌層。也就是說,紅斑是最輕的,其次是糜爛,而潰瘍最嚴重。

 

除胃以外,十二指腸、食道也可發生潰瘍,但以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最常見。胃潰瘍常見症狀為中上腹或上腹偏左有壓痛;而十二指腸潰瘍,則是上腹偏右有壓痛。

 

常見中上腹有壓痛 發病率高、男女約五比一

 

消化性潰瘍患者伴有幽門梗阻,則常有飽脹、噁心、嘔吐、噯氣(胃中濁氣上逆,經食道由口排出)、反酸等症狀,進食後更為嚴重。尤其胃潰瘍的發病率高,且更偏愛男性,男女患病比例大概是五:一,西醫依潰瘍程度不同,而給予不同的治療藥物。

 

胃潰瘍在中醫屬於「胃脘痛」、「嘈雜(即自覺胃中空虛,似飢不飢、似痛非痛、熱辣不寧,很難形容的感受)」、「吞酸(胃內酸水上攻口腔、咽喉,不及吐出而下咽)」等範疇。

 

從中醫角度來看,胃潰瘍病位在胃,與肝脾關係密切。其中胃痛,亦稱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經常發生疼痛為主證的疾病。西醫病名中的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包括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胃炎(gastritis)、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均歸於中醫的胃脘痛的範疇。胃痛早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中即有記載:「木鬱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

 

 

胃痛的主要部位在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痛時可牽連脅背,或兼見胸脘痞悶(痞悶指鬱滯煩悶)、噁心、嘔吐、胃口差、嘈雜、噯氣或吐酸水,或吐清水,大便稀溏(含水很多)或祕結(便祕),甚至嘔血、便血等證。

 

病程長、容易復發 飲食忌生冷及酸性食物

 

按摩

▲點圖放大

 

臨床辨證分虛實兩類:如寒邪客胃(胃痛暴作,惡寒喜暖,脘腹得溫則痛減,遇寒則痛增)、飲食傷胃、肝氣犯胃、瘀血停胃等,多屬實證;如胃陰不足、脾胃陽虛,多屬虛證。

 

實證多痛急而拒按(指疼痛部位因按壓而疼痛加劇),治療較易收效;虛證多痛緩而有休止,痛而喜按(指疼痛部位因按壓而緩減),病情往往纏綿難癒。中醫師使用安中散、香砂六君子湯、沉香化滯丸等皆有很好療效。

 

養生乃是中醫重視的保健療法。「胃腸病三分治七分養」,胃潰瘍病程長、復發率高,患者必須注意飲食,應定時定量,進食宜細嚼慢嚥、忌生冷,少刺激性如辣椒、咖啡、茶、菸酒;另外也要避免過酸食物如:檸檬、百香果、奇異果、養生醋、可樂等;其他易於快速化酸的食物,如牛奶、乳製品等也應忌口。

 

建議胃潰瘍患者,生活要有規律、睡眠充足、並配合適當的運動;時間安排上盡量寬鬆,若太緊湊,則交感神經亢奮,易引起胃酸過多。此外常保樂觀開朗心境,避免急躁、煩惱,配合醫師處方治療,才能提高治癒率避免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