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 百年美聲

留住  百年美聲

林本博致力留聲家庭大團圓。身後那朵大喇叭,則是開南商工某年校慶,和學生共同發想製作。

你現在怎麼聽音樂?滑開手機,音樂網站和應用程式,多到不曉得怎麼選。

數位時代,各種呈現音樂的炫技與載體層出不窮,有人卻鍾情古早唱盤發出的特殊「炒豆」聲,於是黑膠唱片造成風靡,更有不少歌手大費周章,藉現代科技,將聲音錄進黑膠盤,以新手法復刻老樂音。

還有一群人,他們鑽研比黑膠更古老更難以取得的留聲機與蟲膠唱片,藉收藏、修復、展覽、賞樂空間,以行動維護珍貴的聲音文化,讓老聲音的魅力,在新時代繼續感動人們,聲聲不息。

蟲膠唱片

為流行於1890至1950年的錄音載體,亦是圓盤唱片的最初形制,其轉速為每分鐘78圈,為當時標準唱片,並以留聲機播放,故稱為78轉唱片、因材質主要取自東南亞、印度一帶的膠蟲的分泌物製成,亦被稱為蟲膠唱片。

 

窮三分之二人生  打造留聲機博物館 留聲機保存者 林本博

 

開南商工前校長林本博,四年前退休,從市區搬到三峽一處不到五十戶的山中小社區,全心浸淫於培養了四十多年的嗜好。林宅共三層樓,兩戶打通,將近百坪,一個人住不嫌太大?進門繞一圈,舉目所及,桌子櫃子地板,擠滿了留聲機和老唱碟,留給人的起居空間,大概只有百分之一。

 

問林本博到底擁有多少台留聲機?他說沒仔細算過,但「二十年前就已經有兩百台,現在絕對超過三百。」任何東西,收到超過一定數量,該怎麼藏?通常是最大的問題,但林本博卻不曾為此傷過腦筋,家裡門窗也沒有因為這些老東西而上了好幾道鎖,他覺得,「骨董被關在盒子裡或博物館的透明櫃很可憐,不能重現往日雄風,沒必要鎖啦,它能活到什麼歲數,順其自然。」

 

非典型收藏家 熱愛分享

 

被關起來的,頂多是沒有生命的物件,還能拿來用,才叫骨董。因此,林本博從不吝於分享自己的收藏,從民國七十二年起,他就在學校、各種場館策畫展覽,並經常透過講座,讓民眾實際接觸留聲機,而且分文不收;也曾在開南商工校慶時,自掏腰包買了台電單車,載著留聲機和學生組裝的巨無霸喇叭,環繞操場播放〈藍色多瑙河〉,上千名學生隨著復古旋律,共舞華爾滋。

 

說到這,你多少明白,林本博並不是一位典型的收藏家。他有許多獨到的愛物哲學,「我收東西從來不會去講什麼多珍貴、多少錢,寧可破破爛爛,照樣可以播出很美的聲音,刮傷與折損都是前人使用的痕跡。」原來林本博有六個兄弟姊妹,家境拮据,他從小學會撿破爛,機器拿來拆一拆,就可以把裡面的材質分類好賣錢,久了也就知道機械結構。所以,破銅爛鐵都是寶,壞掉的留聲機照買,這台修不好,搞不好它的零件能救活另一台,「每次修好都很高興,彷彿歷史在手裡復活了。」

 

林本博大學讀歷史系,學校的訓練,令他對早年「聲音」這般原始的第一手史料,特別敏感,對他而言,這些是過去文化的呈現,是歷史資產,若一味將它們商品化、價格化,「講得不好聽,是不尊重這些老東西。」

 

他把聲音收藏分成硬體和軟體兩個層面,「留聲機是硬體,唱片是軟體,重點是軟體,唱片一摔就壞,要好好保存,但留聲機一台就可以播放一千張唱片,收這麼多,是想留下曾帶給人們歡樂的那個東西,那是一種情牽。你想想,一百台留聲機,就收藏了一百個家庭的歡樂時光,哪怕破了、壞了,也無損它所承載的意義。」

 

不以外在判斷其價值,這是愛到最高點。

 

(右)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發明的攜帶式留聲機,方便在壕溝使用,形同戰地隨身聽。

(左)老舊生鏽小暖爐留聲機,稀有造型藏品竟運轉如常。

 

林本博

(右)林本博的黑膠收藏廣泛,連越南、印度民謠他都有。

(左)英國Brunswick發行留聲機結合真空管收音機,可置換兩種針頭,播放厚薄不同的蟲膠唱片,十分罕見。

 

林本博

90年代初期,林本博赴加州旅遊,一見這座三角鋼琴留聲機隨即愛上,無奈此物隸屬政府,為非賣品。不料21年後,有人將琴放上拍賣網站,本來不送美國以外地區,但他寫了封文情並茂的信,感動了賣家,最後光運費,就花了三萬台幣。

 

收藏品當家人 只進不出

 

而收藏史,更是自己生命的歷史。林本博人生中的第一台留聲機,是經濟條件比較好的鄰居,整理環境時翻出來的,那年他十五歲,被這個會唱歌的盒子徹底迷住,趁它沒被丟掉之前趕快搬走,一跟就跟了他五十年,現在播放出的旋律,仍十分悅耳。第二台留聲機,是十年之後,花五十塊錢「贖」來的,「有天我看到一個歐吉桑在資源回收站附近,拿出一台留聲機要敲,馬上想到小時候的回憶,衝上去說,裡面東西不值錢,你不要敲,賣給我。」

 

林本博很信機緣,每一台留聲機,都有段故事和當時的人事地物緊緊相扣,他強調,「富豪砸錢馬上可以擁有一堆東西,那樣沒意義,我雖是個窮教員,但收藏是一點一滴的累積,我珍惜其中的過程。」  

 

關於收藏,林本博可以感性地說,「每台留聲機都像家人,每次帶回家,我都會講,今天你們和家人團聚,請放心,以後不會再流浪了。」但他又有牛脾氣的一面,若誰主動來兜售,他反而不要,「到時被拿去說嘴,『林校長那台是跟我買的啦』,我自己會找。我就是買喜歡、能夠負擔的,也不跟人家比設備,比我有什麼你沒有。」而且無論留聲機還是唱片,他堅持收藏只進不出,聊到已有蟲膠一張喊價喊到四、五萬元,他直說,都是炒作,勸大家別收。

 

訪談中,林本博講了好幾次,「不要收這個,尤其現在價格翻倍漲,」他自嘲,「如果當初我聰明的話,把錢存下來,可以買很多東西誒!」有興趣的讀者不必扼腕,其實林本博的意思是,苦差事他先幫大家做了,等三峽寓所整理好,即是他的留聲機博物館開張之時,館區不收門票,且由本人親自導覽。

 

林本博

(右)愛迪生發明的第一檯蠟筒留聲機,原為辦公室事務用途,上司將交辦事項錄進蠟筒,再由秘書聽打,騰成紙本。

(左) 林本博是鳳飛飛迷,刻意留了一間主題房,陳設帽子歌后的唱片和相關書籍、物件。

 

全球僅此一件  林本博DIY留聲機 

 

留聲機

▲點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