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國免簽證」代表台灣在國際地位的提升?

「百國免簽證」代表台灣在國際地位的提升?

名言一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恐怕要被另外一個新詞取代:行萬里路,不如在家看國家地理頻道。

 

百聞不如一見的真實道理不變,沒有親身體驗、親眼目睹,許多人文事物和自然景觀,若是僅從閱讀書籍和平面圖片,或是汲取旁人轉述,往往只能略知一二,無法真正的感同身受。可是這幾年的電子數位攝影和錄像科技,大量的感觀視覺效果可以運用廉價的數位儲存,和豐富的後製再生技巧,充分又生動活潑地原音原影呈現出各式各樣的地理風情,解析人類生活文化之中的千變萬化差異。

 

一個平凡受薪階級的人,可以無遠弗屆的在彈指之間,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任何時段和季節,都可以安坐家中,由電視頻道上,選看別具匠心製作的旅遊頻道,觀看欣賞南北極地的嚴酷、亞馬遜河流域的多采多姿生態、中亞的荒漠、歐洲人文薈萃的藝術和建築等。所以放眼看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已經平民化,不再是有錢人的特權。

 

這幾年,虛擬實境的技術不斷快速提升,身歷其境的效果和科技,可以方便人們花非常低廉的價格,融入千里之外的山川河流,目睹非洲大草原奔馳遷移的動物;更可以由長城最東入海的一端,利用空拍機畫面一路追蹤到西邊盡頭的嘉裕關,鉅細彌遺的展現每一個轉折和長年失修的殘破風霜。

 

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高原、日夜溫差的嚴峻考驗,也可以由虛擬實境技術上的突破,輕鬆地讓觀眾感受到千里之外大自然的奧妙。無形之中,長途跋涉前往世界各地角落的努力,好像也逐漸消失其價值和吸引力。

 

不可否認的,有人會爭論,百聞不如一見,非親身體驗親眼看到,所有的影片仍然無法取代一個人自己的感受。但是如果拿旅遊花費的經濟考量、行程安排繁雜的過程來評估,是不是值得一定要親身體驗,則是一個見人見智的問題。

 

台灣的國民所得已經達到出國旅遊不再是個奢華的行為,人民智識程度和語言能力,也足夠應付東南西北的闖盪。尤其是最近幾年世界各地賦予臺灣護照的免簽和落地簽優惠,已經超過百國,這是一個足以自豪也該善加運用的資源。政黨之間,雖然有許多歧見,但是對於這個百國免簽證的成就,倒是除了小小的爭功之外,想法十分一致,覺得是件榮耀光彩的政績。

 

於是乎這一陣子,就有人主張邦交國的多寡,不如一本臺灣護照可以行遍天下來的重要。與其花費天文數字的援外經費、總統三番兩次乘著專機長途跋涉地跑去一些人口不及台灣一個縣市的小國家,甚至每次需要過境美國時,都要仰人鼻息的自圓其說受到如何的禮遇;可以落腳某個都市就一廂情願地覺得是代表雙方關係的改善,或是認為用什麼方式和當地台胞吃上一頓,就是一種外交實質突破云云。這麼卑微的出訪,倒不如不要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去維護邦交國。

 

其實從電子媒體的突飛猛進、虛擬實境的低價化、旅遊頻道的豐富內容,去世界各地旅遊已經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也可能不是一般人非常積極努力去完成的夢想。

 

正因爲如此,加上臺灣人非法滯留的案例逐年減少,所以這幾年大部分的國家都以免簽證來增加觀光收入。給予免簽證,並不代表這些國家在政治上對台灣的態度有所改變。更何況在這一百多個免簽證優惠中,除了旅遊達人之外,許多國家和地區並沒有那麼多的吸引力。

 

簡單的説,親身體驗去旅遊可能會被高科技的傳媒和虛擬實境取代。百國免簽證,只是各國對抗觀光收入減少的手法,並非對台政治觀點的改變。勞命傷財地去巴結在國際社會上無舉足輕重的小國家,把台灣的百國免簽證視為國際地位的提升,可能是外交政策上的一個可怕失焦和謬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