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筆好、愛畫畫,賀卡圖畫出自他手
文筆好之外,葉俊榮沒忘展現作畫功力,當天發放的新年賀卡上、以簡單線條勾勒的台灣各族群攜手圖像,也出自他手。
在執掌內政部前,葉俊榮是著作等身的法學教授,少有人知道,他眾多著作中,唯獨有一本很不一樣的純圖文創作集《髮的主張:劃線與跨越》;甚至,他還曾是《聯合報》副刊的專欄作家。
「我在形式化的教育系統當中長大,卻得力於非常開明的父母,所以什麼都嘗試了!」葉俊榮雖是優等生,一路念建中、台大、耶魯大學,但是他說自己從來不願全心放在讀書,更看重生活實踐、發展各種可能性。
於是,國小時的他,會在下課後,獨自一人彈著教室後方的風琴忘我,以《愛犬》為主題譜出自創鋼琴曲;在人人瘋紅葉少棒的七○年代,他是江翠國小的棒球隊隊長,投手兼守一壘;高中時,他創作小說《大肚河遺恨》,描寫少年友情;七歲起,他拿起鋸子做木工,如今各種家具都能在他巧手下一一現形。
沒有受過一天的藝術訓練,也沒有刻意參加任何比賽,但藝術之於葉俊榮,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在《髮的主張》中,他用頭髮為主題,以線條勾勒出萬千世界,例如一座城堡,或是插滿燦爛花朵、孔雀開屏,每一幅畫旁,後來也加上文字輔助。這本書記錄了葉俊榮一九九九年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書的半年,以及後來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時期,對所處環境光怪陸離現象的反思。
思鄉情懷、立院百態,都是寫作題材
「我到紐約教書的第一天,晚上因為時差睡不著,半夜拿著白紙開始畫下第一幅畫。」葉俊榮說,當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也是第一次民主轉型正要開始的時候,社會變化動盪,他在書中寫著,「我想念家人,也為轉型混亂的家鄉掛念,這次我抽身而出,不到二十四小時,來到了另一個國度,腦中殘存的原來的生物時鐘,每一個滴答聲,都喚起對家鄉的牽掛。」
書的後半,是葉俊榮回台進入行政體系後,政治上的所見所聞,例如一幅以《相逢》為名的畫,是兩個人面對面遙望,文字寫著「鞠個躬/站上台/問個好/大家好口才/聲音很高亢/手勢很誇張/時間完了/下台去」,這,是他某日對立法院質詢生態的有感而發。
事實上,從政對葉俊榮的生涯規畫來說,並非預期內之事。他笑言,在二○○二年被當時的行政院院長游錫堃找去當政委前,其實才剛開始在聯合報文學副刊進行專欄連載,「當時的主編看到我為法學書籍寫的序,覺得很文學性、很有意思,就邀請我來自由創作。」葉俊榮回憶。
▲點圖放大
專欄以「聽身體說話」為主軸,首篇寫的是「掀開生命的疤痕」,由知名插畫家幾米插圖。葉俊榮從左手手指上斜躺的刀痕寫起,回憶母親帶他就醫的經驗,進而延伸到女性生產剖腹的疤痕,是否能被身旁的人完全接納。
另一篇連載文章,則以「睡得好累」為題,在大學任課、研究,常要過十二點才能睡覺的他,遇見半夜不睡覺的三歲兒子,告訴父親「我睡得好累」。兒子的這句話讓他在驚訝中開始反思過勞,進而以個人生命經驗帶入社會議題的省思,包括機師、警察等行業。
「可以說,很多當時談論的議題,到了今天內政部任內,其實都有了巧妙的連貫。」葉俊榮感慨表示,雖然專欄連載隨著他入閣而告終,但這些議題反思累積並不停止,也成為後來到內政部後,面對各種社會問題,可以有一個完整的思考基礎,讓自己的專業判斷,有其敏感度,不是來自即興式反應。
雖忙於公務,仍用空檔提筆記錄感觸
在葉俊榮家中,至今仍保存為數眾多的日記本,內容涵蓋素描、古詩、中英散文,闡述滿滿的生命歷程點滴。當了部長後,葉俊榮坦言寫日記的時間少了,但是在公務空檔,就算只有五分鐘,他也會拿起毛筆或鋼筆,記錄當時感觸。一旁的祕書莊貴瑜笑言,她時常得趁空把桌上散落的作品收起來,可能連部長自己都不清楚總數有多少。
「你眼前永遠都有一道門,就看你願不願意打開。」不斷把自我經驗和大環境交融,用人文筆觸述說心境的葉俊榮,也許就是因著這樣的抒情寄託,才讓他在馬不停蹄的國家大業中,比一般人更多了一分坦然、自在。
葉俊榮
出生:1958年
現職:內政部部長
經歷:台大法律系教授、行政院政務委員、研考會主委
學歷:耶魯大學法學博士、碩士,台大法律系碩士、學士
作品:《髮的主張:劃線與跨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