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好心肝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
Q:James健檢報告顯示,胎兒蛋白400ng/ml,呈現紅字,是不是等於有肝癌?
Q: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藝人安鈞燦等都因肝癌過世,當時安鈞璨過世時年僅32歲,得了肝癌真的就只能束手無策嗎?
肝癌患者大多一開始「沒感覺」,發現已經末期,讓患者與家屬感到疾病的心狠手辣,但也不是就沒輒。
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好心肝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是肝癌治療的名醫,長年推動全民的肝病防治,他感嘆,每每在診間病人檢查完是肝癌,都深受打擊,因為感覺「人都好好的」,一不舒服卻是如此嚴重的疾病,看在醫師眼裡也很痛心。
肝癌末期雖然可怕,但醫界對付早期肝癌可是很有信心,而知道早期肝癌並不困難,許金川提醒,只要每年驗甲型胎兒蛋白(AFP,簡稱胎兒蛋白),加上肝膽腸胃科專科醫師所做肝臟超音波把關,早期肝癌就很難逃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大概只剩下1%的早期肝癌沒被發現。
胎兒蛋白指數是判別肝癌指標,指數高就有問題
胎兒蛋白是一種由胎兒腸胃道、卵黃囊及肝臟所分泌的球蛋白,會經過羊水通過胎盤到達母體,因此懷孕中的婦女胎兒蛋白也會上升,胎兒出生後,血中濃度會快速下降,但若有肝癌,肝臟又會分泌這種蛋白質,造成數值上升。這樣的特性,讓胎兒蛋白成為醫界用來篩檢肝癌的工具。
那如果檢查結果胎兒蛋白指數過高?到底該如何解讀,這是許多人在看健檢報告最疑惑的問題。許金川說,用來看肝癌的胎兒蛋白,由於敏感度夠、特異性高,是癌症指標中最好的一個,一般正常應是小於20ng/ml,數值高就有問題。
許金川解釋,胎兒蛋白數值高,95%以上是肝癌,但若胎兒蛋白指數不高,不代表就一定沒有肝癌,1/3早期肝癌(腫瘤3公分以下)及15%肝癌末期患者,胎兒蛋白指數不會高。
現在各大醫院的健檢項目中,都有包含胎兒蛋白,但最陽春的體檢,並沒有包含胎兒蛋白在內,民眾須留意。
另外,民眾最容易搞混的是,胎兒蛋白是藉由抽血來檢驗,但別以為抽血檢查就有包含胎兒蛋白。
指數低未必完全沒問題,需再搭配肝臟超音波
一名50多歲的婦人,捐血20幾年,每次捐血前都有抽血檢查,結果都沒問題;有次肚子痛就醫,診斷發現是10 幾公分的肝癌腫瘤破裂出血,幸好還可以開刀。
另有民眾以為肝指數正常,就表示肝臟沒有問題,或也有民眾說自己體力很好,肝應該也很好,許金川澄清,這是不對的,還是有可能是肝硬化或肝癌,早期肝癌基本上民眾很難感覺出來。
但驗了胎兒蛋白還不夠,許金川說,還要加上肝膽腸胃科醫師所做的肝臟超音波才完整。
由於台灣是1986年才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1986年以前的中華民國國民都可能是肝炎、肝硬化與肝癌的患者,許金川呼籲,不管是否已經移民到國外,一定要每年做檢查,而已經有B型肝炎與C型肝炎的患者,更是要半年檢查一次。
至於有B型肝炎抗體的人,是否也需每年檢查?許金川表示,除非抗體是打疫苗產生的,否則基本上以前都曾經是B肝帶原者,肝臟基本上都曾經因受過B肝的感染而發生質變,有發生肝癌的機會,因此建議仍應每一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及抽血檢驗胎兒蛋白。
如果不是肝炎患者,這些檢查需要自費,胎兒蛋白自費檢查約300元,肝臟超音波自費約1200元。這兩項檢查一年一次,而且確保肝臟沒問題,該不該做應該不難決定。
肝癌檢查常見迷思:
◎ 肝指數正常=肝臟沒問題(X) → 可能肝硬化、肝癌
◎ 超音波正常=沒有肝癌(X) → 須由專科醫師所做才保險
其他人也在關注...
編輯精選:他明明60歲竟有30歲好體力!名醫公開做對這4件事,控制血糖遠離三高...抗衰老最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