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產生這種不適應反應呢?因為老年人失去了住進安養院以前所擁有的「自由」。住在家裡的時候,例如洗澡或不洗澡,那是自己的自由;什麼時候洗、洗多久,那也是自己的自由;吃不吃飯、要吃什麼、去不去散步,全都是自己的自由。但是,大部分的安養院都不能讓你擁有這樣的自由。
星期幾要洗澡、入浴時間、洗多久,都已經規定好了,不但不洗不行,想洗的時候也不能洗。吃飯一樣,散步也一樣。不過,正因為是團體生活,所以安養院的人和老年人本身,都認為不忍耐遷就點不行。於是,過了三個月左右,大家就都「習慣」下來了。但其實並非習慣,很可能是死心了。
我的意思並非指住進安養院不好。例如,有人住進特別的老人養護中心後,反而比住在家裡時更健康、活得更久。這是因為他們受到了專業級的看護。而且,在日本,確定是因為洗澡的相關原因而死亡的人,一年有四千人左右,若再加上洗澡前後的原因,就達到一萬人之多,當中有八成是老年人。洗澡對老年人來說是相當危險的,但有看護提供專業的洗澡服務的話,就幾乎沒有老年人因洗澡致死了,罕見到好幾年才出現一兩個案例而已。所以說,有專業級的看護,洗澡就不再會發生死亡悲劇了。
不想麻煩別人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在能夠提供專業級看護的機構裡,老年人就能夠安心地接受照顧。但是,很遺憾地,因為人手不足等各種理由,老年人就是無法獲得自由。一旦無法獲得自由,自然會聯想到不自由,所以大家的觀念都是「不想麻煩別人」。人啊,是想要自由的。
那麼,自由到底是什麼?自由就是想洗澡時洗澡,不想洗時就不洗。也就是可以自己決定,用其他說法,就是「自主」。
能夠保有「自主」的話,即使無法「自立」,人還是能感受到幸福。因此,例如吃飯時,與其說:「吃飯時間到了,來吃飯吧!」不如說:「吃飯時間到了,肚子餓了吧?」來得讓人舒服呢!結果就是,安養院準備好了餐點,與其規定時間讓老年人吃,不如讓老年人覺得是他們自己想要吃的,這樣他們就能獲得滿足感。而且,一天要吃好幾餐,有時明明中餐就不想吃,但為了怕辜負看護人員只好勉強吃下去的人,就可以從這種痛苦中解脫出來了。
我認為真正應該做的,不是「自立支援」,而是「自主支援」。能夠保有自主權,換句話說,能夠自己決定的話,就不會害怕被別人照顧了吧?「被人家照顧挺好的!」「被人家看護著也不錯!」若能夠這麼想,大家就不會只想壽終正寢或自然老死,也能夠從這種不幸的精神狀態中解脫出來了。
我認為,目標不是「成功老化」,而是「幸福老化」,也就是「做個幸福的銀髮族」。「幸福老化」是我自己創造的名詞,相對於「成功老化」是他人的評價,「幸福老化」則是自我評價,目標並非達成他人眼中期待的自立,而是讓自己能感覺到幸福。
如果認為年紀大了也必須自立,那麼無法自立時,就會喪失生存意志。況且,人在過世前幾年,可以說都是無法自立的。但是,能夠保有自主權的話,就不會喪失幸福感,能感到幸福的話,就不會失去生存意志了。
而且,只要老年人感到幸福,對他身邊的人而言,也就是一種幸福。因為大家都認為變老是件傷感的事,都認為被看護是討厭的事,可要是看到被人照顧的老年人洋溢著幸福感,大家就能改變這個迷思了。還未能洞悉人生的意義而覺得生活好苦的年輕人,若能看見幸福的老年人,也許就能領悟到:「人生,並非這麼不值得啊!」
本文經木馬文化同意轉載,選自《為什麼任性的父母更長壽?:理解老後行為和心理的轉變,和父母相處得更自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