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也有家族群聚!一人洗腎全家風險皆提高

洗腎也有家族群聚!一人洗腎全家風險皆提高

洗腎患者竟也出現家族群聚?長庚調查發現,只要是父母、兄弟姊妹、子女中有人洗腎,則一等親人洗腎風險為一般人的2.5倍,手足的洗腎關聯性更大,舉例來說,若哥哥洗腎,則弟弟洗腎風險為一般人4.96倍。

健保署最新統計,105年健保支出最多金額的疾病是急、慢性腎臟病,共花費483億元,且罹病人數眾多,慢性腎臟病在台灣的盛行率高達11.3%,為此,林口長庚研究團隊試圖找出洗腎的危險因子。

 

林口長庚腎臟科助理教授吳欣旭醫師表示,門診發現,許多慢性腎臟病及末期腎病變的患者,家人也有同樣的問題。

 

此外,洗腎室中也見到不少夫妻檔或母女、父子檔的洗腎患者。

 

為此,研究人員分析全國8萬多名末期腎病變患者以及親屬罹病狀況,釐清洗腎是否有家族群聚的現象。

 

結果顯示,在洗腎病患中確實出現家族群聚現象,如果一等親(包括父母、手足、子女)中,有人罹患尿毒症,家屬未來需要洗腎的風險是一般民眾的2.5倍。

 

進一步細分,如果兄弟姊妹中有人洗腎,則其他手足的洗腎風險為一般民眾的4.96倍。至於沒有血緣關係的夫妻,只要一方為末期腎病變患者,另一半的洗腎風險是一般民眾的1.66倍。

 

至於洗腎病患為何出現家族群聚?吳欣旭解釋,在台灣尿毒症患者中,3成為遺傳,7成為環境因素;至於環境因素中,家庭共享(居住、飲食習慣)因素只佔了1成,非家庭共享(如個人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佔了6成。

 

吳欣旭指出,同個家庭中,除了血緣關係外,也有共同的生活環境,或是相近的生活飲食習慣,甚至接觸到相同的環境毒害。

 

不過,研究發現,飲食習慣影響不大,個人未能妥善治療慢性疾病才是主因,而某些慢性疾病確實可能遺傳。

 

吳欣旭提醒民眾,家中若有尿毒患者,就應提高警覺,平日規律測量血壓,如果出現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身體倦怠等症狀,就應尋求醫師協助,遵照醫囑用藥,並避免不良生活習慣,才能避免腎臟功能惡化。

 

(本文獲「健康傳媒」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