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底和父母擁抱

從心底和父母擁抱

那天星期五,我打了兩份工,從早到晚連續工作了十三個小時,回到租屋的小套房時,身心靈都疲倦到匱乏的臨界點。側身蜷縮在地板上,皮膚緊貼著寒氣逼人的白色磁磚,被世界遺棄的孤絕感再次向我發出攻擊。

好累,像一隻拚命向前跑卻一點都沒前進的倉鼠,逃離不了憂鬱的滾輪,也離不開貧窮的牢籠。同時兼兩份工讀,領最低的基本時薪(事實上連最低時薪都不到),還要顧及學校課業,每天都覺得自己的身體快垮掉了,隨時都會過勞死。

 

雖然我一直很努力學習,不敢掉以輕心,把所有縫隙都填滿地逼迫自己進步,還是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會不會這麼努力了,一切的一切還是枉然,在畢業之後終究找不到能夠度日的工作?

 

你可能會問,都讀到成大了,為什麼不去兼家教,薪水比較高,能兼顧課業跟經濟問題啊。老實說因為憂鬱症的關係,高中幾乎「沒有東西留下來」,也「對學習產生恐懼感」,即使我現在不在憂鬱症的狀態了,當初沒學到的東西,現在還是不記得,所以沒辦法接家教,因而只好努力發展其他的技能,但這個過程,並不容易。

 

總之,那天我真的很無助,癱軟在房間的地板上,覺得靈魂隨時會在我失去意識的時候離開身體。虛弱的用手機敲出幾個訊息給學妹:「怎麼辦?我好累,我快活不下去了。」

 

「那妳要不要養貓呢?每次我覺得很想死的時候,看到我家的貓咪要依靠我才能生存下去,就覺得自己還是有點價值的。小動物嘛,有時候會來找我撒嬌,就覺得好多了。」學妹分享了她自己透過養寵物對抗憂鬱症的經驗。

 

隔天我就帶了兩隻流浪貓回家。

 

其實我一直很愛貓,但父母一個討厭貓、一個怕貓,就始終沒有養。但沒辦法,我面臨「死亡的關頭」,顧不了那麼多了,只好先斬後奏。

 

貓咪在我念書時會跳到我的大腿睡覺,早晨會舔我的臉頰叫我起床,一回家就看到牠們等在門口喵喵叫,這些事情確實舒緩我焦慮與孤獨的感受,這個小套房開始生氣勃勃,不再孤絕黑暗。更重要的是,從照顧貓咪的過程中,我看見自己與父母的關係。

 

客觀上來說,父母給我遮風避雨的房間,能夠溫飽的三餐,且從來不對學業成績施壓,對此我一點抱怨也沒有。但即使如此,家人之間還是有很多的矛盾,讓我傷痕累累。我氣他們總說出傷害我的言語,損及我的自尊;我氣他們對我毫無期許,總是說好的學生會自立自強,不像其他人的父母會擔心他們的前途,帶他們去補習、參加活動;我更氣他們,始終不在乎我的感受,漠視我罹患憂鬱症需要治療的事實。

 

「妳的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啊,第一次擁有上國小的女兒,第一次有一個上高中的女兒,妳的每一次成長,對他們來說都是第一次經歷,所以難免有些不知所措。」很多年前,在某本書上看到這段話,有時候我會想起來,是不是我太苛求他們了?但……如果他們不知道怎麼養小孩,為什麼從來不看一些親子教育的書?

 

我總覺得自己是每天被澆水、卻被無知主人養死的一盆仙人掌。

 

以前學校有家長會,爸媽都不想參加,他們擔心去了就會被學校「勒索捐錢」或是莫名其妙成了家長會幹部。但我難過極了,他們一點都不想知道我在學校的狀況。當我拿聯絡簿給父親簽名的時候,他卻說要我自己簽一簽就好,而母親乾脆拿她的印章給我自己蓋,我就這樣充當家長好幾年。有同學很羨慕我,父母不看聯絡簿等於不對我在校的表現施壓,但我只感受到「他們不在乎我」、「對我沒有任何期待」的失落感。

 

我花了很多年去理解,他們其實是愛我的,只是不知道怎麼表達。也許他們做錯了,但絕不是故意傷害我的。

 

父親每次出差,都會買很多東西給我,放學回家就會看到書桌堆滿禮物,即使離家讀大學後也一樣。有一次他去上海,買了七、八個附有可愛圖案的皮夾,我笑說:「給我這麼多皮夾做什麼,我又沒錢可以放!」我不喜歡用複雜圖案的皮夾,而且我很念舊,一個會用兩三年,還真不知道七、八個皮夾要用到何年何月,我氣他在我的成長中缺席,不了解我的喜好。但又有多少父母能真正了解他們的子女,亦親亦友的與他們相處?

 

現在回想,會反省自己是否過度苛求。也許父親不懂得如何對女兒表達關心,所以用禮物代替。但我好希望,他可以跟我說一些鼓勵的話,或花點時間陪我,而不是這些用不完的禮物。

 

或許你會說,我實在太人在福中不知福了。如果換成另一個小孩,在這樣放任自由的家庭教育下,可能會過得很開心。但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Temperament)就是不同,每對父母與孩子,就是一種嶄新的組合,需要找到適合的相處模式。

 

但不可推託的是,這樣充滿嫌隙的親子關係裡,我也有責任:我是個有事都往心裡吞、不會說出口的人,而我不說,父母自然不會知道我的感受。有一次父親說:「我實在不知道妳的心思這麼細膩,玩笑話都往心裡去。」

 

過去我會偷偷閱讀心理諮商的書,看著家庭關係的部分掉淚:大概就是這些原因,導致我現在的性格有所缺陷,卻又無能為力。但家人是一輩子的,如果沒有人願意踏出第一步去改變,這樣僵持不下的關係永遠不會改善。

 

我掙扎了很多年才決定要開始和父母溝通。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張閔筑

出版:三采文化

書名:別再叫我加油,好嗎:我用心理學救回了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