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帶出來,樂趣帶回家」 如何催生一個更好的老人據點

「垃圾帶出來,樂趣帶回家」 如何催生一個更好的老人據點

因老人增加,台灣各地過去幾年在政府支持下產生許多關懷據點和日間照護中心。目前有供餐、訪視、打電話問候、健康促進等功能。比起沒有這些功能,我們進步了。但是幾年下來,屢次參加各地交流觀摩的過程中,除了增加據點數量之外,如何更有效地回應多元社會需求,並且永續經營而不繫於特定一、兩人支撐,中央跟地方都還有許多努力空間。

重新定位據點的價值

 

據點和日照都會邀請老人來參加活動,但如何能讓所有來參與的人各自得到樂趣?就拿很重要的音樂活動來說,不應只有卡拉OK擺一擺,還可以有許多欣賞和實作活動。有的地方還因為政府年年舉辦銀髮活力之類的比賽,花許多時間要全體配合練習表演,不無剝奪個別樂趣的疑問。北歐的經營理念則不同,他們會將這類據點當作充電的所在,讓你回家有足夠能量因應挑戰。也就是不僅得到樂趣,還有多樣社交機會。

 

如果了解老人的真實生活處境,就知道這真的很實際。有些人可能獨居,有心事或不舒服會擔心;若和老伴相處,有的已經忍耐一輩子;又或是與子女相處不得意。這些負面因子若能從據點獲得支持、抒發和轉移,都比一直困住要好。或者能將在外頭的經驗帶回家裡分享,成為垃圾帶出來,樂趣帶回家的人。

 

走向自給自足的未來

 

現在是高齡/少子社會,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社會勞動力迅速下降。所以各國都在加速拉升高齡者延長退休、延續生產力。因為不這樣做,仰賴福利的人快速增加、生產者減少,社會要怎麼平衡營運?過去多年來,高齡者少,經濟相對富裕時,據點和日照被視為社會福利產物。迄今這些地方的經費和人事,都仍以社政為主幹。但福利導向已碰到挑戰,未來勢必要能走向自給自足。

 

因居民貧困或民風等原因,許多地方政府的據點仍需仰賴中央補貼。但陸續也有多處成功發展自費服務,甚至以資源回收等方式增加經費。還有許多日照據點生產的手工產品創意一流,卻以材料費用來自補助,不宜再做買賣等想法設限,心態太過保守。展望未來,日照據點應要多多增加生產性活動,延長獨立自主的健康促進活動。

 

提供更多元的幫助與服務

 

老人需要被照顧,這個觀念反映社會友善。然而實際上60歲到75歲老人多半都還健康,即使再高齡,也還有很多人存有若干能力。應創造可行彈性機會,讓他們能伸手幫助失能的人和其他可能有需要幫助的人。在北歐,這類幫助不特定他人,而不只是幫助自己人的信念源自基督宗教。甚至在他們固定的活動裡,也常常會有報告各國需要和支援現況的會議,拓展視野、跟上時代、發揮價值,一舉數得。

 

另一方面,據點和日照對老人提供的服務也可以更多樣,以便老人來一次,就可以解決各種不同的日常生活需要。在北歐,基於這樣的理念,就有提供洗衣、做頭髮、足部預防護理、借還書等等各式各樣的服務。而提供更多樣的服務不是要老人花更多錢,而是提供更多方便和創造更多經濟活動。

 

建立更為平等多元的環境

 

我們可以從性別、族群、教育水平、生活背景等不同角度來思考。以性別來說,男性平均餘命較女性短,所以這類場所女性較多不奇怪,但過多女性類型活動,而缺少男性可以發揮的舞台就很可惜。在北歐,則是會思考提供男性管理職務,甚至發展男性角落,開發老男人專門喜歡的雜誌、手工或是共同欣賞活動等等。

 

就族群來說,雖已有不少據點和日照因應當地不同族群提供服務,往往都還是優勢族群掌握資源,甚至得到政府特色獎勵,但同一地點的其他族群卻因語言和生活方式格格不入,進而更加疏離。所以政府支持這類地方據點時,若為公共資源,就應更注意平等原則,這也才能達到政策目的。再就教育水平與生活背景而言,不可有刻版印象,但也要考慮他們的習慣,提供適性接軌的互動方式。例如高雄有個公園,許多男人一輩子習慣在此賭博;另一群人則是公教背景退休。往往資源由後者重複取得享有。但前者也是國民,就確保更多國民健康而言,也值得政府留心。

 

長照不能愈作愈「失能」

 

政府目前推動長照2.0,意思是長照十年計畫後另一個開始。實際上我們的據點日照在第一個十年從無到有,一直拓點弄得好像很熱鬧,表示有政績。現在進入另一階段,其實社會也在變化到另一階段。就人口變化、平等發展、永續經營、有效服務等角度來說,應考慮從福利導向走向自給導向,讓走得快、能做到這方向的組織機構加速交流,讓其他覺得很困難沒辦法什麼都要別人補助的看到可能。這才能讓長照不是越做越失能,而是社會更有競爭力、生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