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養前該做的事

領養前該做的事

寵物就像孩子一樣,在照顧的過程中需要給牠們滿滿的愛,不過,在迎接牠們成為家庭成員前,有些基本功課一定要做。

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寵物,甚至有人結婚不生孩子只養毛孩。根據農委會的統計數據,2005年台灣家犬家貓約是136萬隻,2016下半年已暴增至230萬餘隻,平均每3.9戶就有1隻寵物,顯示台灣人整體生活形態和家庭結構已發生重大改變。

認養代替購買 杜絕非法繁殖

前台北市獸醫師公會理事長暨楊動物醫院院長楊靜宇指出,養寵物的途徑不外乎是「購買」與「認養」。一般而言,「購買」最為人所詬病的是非法繁殖場不人道的配種與種公、種母的生活環境,「發情就配,配了就生,生了就賣」,所以現在許多動物保護團體才會大力推廣「認養代替購買」。

純就健康角度而言,繁殖場必須保持種畜的健康,也較少跟外面的感染源接觸,所以購買的犬隻在傳染病方面會相對較少,健康上較能掌握。楊靜宇補充,狗兒通常會在繁殖場先做好驅蟲,並打完第1劑或第2劑的預防針,「但純種狗有純種狗的宿命,容易有一些先天性的疾病。」

楊靜宇也提醒,採取「購買」途徑的飼主們,記得向店家要求「寵物買賣定型化契約書」(可上農委會網站下載:https://goo.gl/6t0ESY),內容有各項規定能保障買賣雙方、減少買賣糾紛,狗狗該做哪些基礎免疫也有一定的標準,若是發病,可根據契約書在規定的期限內換退,「但這仍是一種買賣行為,還是希望飼主能把認養納入飼養毛小孩的選項之一。」楊靜宇再次強調。

帶回家前 先找獸醫做健檢

楊靜宇表示,把寵物帶回家之前,必須做幾項基本檢查。獸醫師的第1步通常是透過糞便確認是否有寄生蟲卵,就算沒看到蟲卵,還是要先吃口服藥,先把體內寄生蟲驅乾淨;第2步則是皮毛外觀,檢查是否有跳蚤、黴菌、疥癬蟲,「動物收容單位的生活環境因為現實問題,很難做到100%隔離,若是幼犬就很多隻放一起,難免有些疾病傳來傳去,狀況難以控制。」

有些狗兒目測起來健康,仍會有許多傳染病是肉眼看不見的,因此必須做抽血檢查。心絲蟲、艾利希體、焦蟲、萊姆病都可以透過血液檢查來確認,除了心絲蟲的傳染媒介是蚊子,後3項的傳染媒介都是壁蝨。這些血液寄生蟲不僅會消耗狗狗自身的健康,也具有傳染性。楊靜宇表示,「焦蟲是很可怕的,寄生在狗狗的紅血球裡不斷破壞,一旦貧血過了臨界點,狗狗就會開始不吃不喝,嚴重時還需要輸血治療。」

至於健檢花費,楊靜宇表示,每一家動物醫院做的檢查儀器與規格不太一樣,要檢查傳染疾病,最高的檢驗規格是PCR核酸測定,需委託外部實驗室做,同樣驗焦蟲、萊姆病、心絲蟲,一個檢體花費約3,000∼4,000元,獸醫院內做的快篩,價位約莫500∼600元。楊靜宇建議,在快篩環節上發現疑慮,再送到實驗室去重新檢查會比較準確。

初乳有移型抗體 6、7周再打疫苗

一般幼犬離乳期約是32天,這過程中幼犬會透過吸奶獲得媽媽的移型抗體,「如果狗媽媽有打過預防針,牠分泌的乳汁就會有抗體。」楊靜宇補充,「出生3∼4天喝的初乳是最有效的。」

然而,移型抗體是被動免疫,半衰期約是35∼42天,抗體保護力會在此時開始下降,因此要施打疫苗給狗兒做主動免疫,這也是為什麼一般獸醫會等到幼犬6∼7周齡的時候才開始注射預防針,「一來是因為在這之前牠還太小,無法承受活毒疫苗;二來是適得其反,原本體內就有很多抗體,卻打了活毒疫苗,這反而會中和掉牠體內的抗體保護力。」

楊靜宇補充,幼犬的免疫細胞發育還不夠好,通常第1劑疫苗會打幼犬專用疫苗或八合一,等到第2劑、第3劑才打十合一,打到第3劑時年齡也夠了,所以就順便一起施打狂犬病疫苗(公定價200元),並且植入晶片、辦理寵物登記。

他舉例,前陣子狂犬病疫苗因為染病的鼬獾肆虐而缺貨,有民眾向主管機關反映,為何帶毛孩子去打預防針卻要價1,000∼1,200元?事實上可能有所誤解,因為獸醫師是把狂犬病和八合一或十合一疫苗一起施打,當作年度預防注射之故。一般而言,八合一疫苗的合理價格約在700∼800元,十合一價格則是1,000∼1,200元。

十合一比八合一多了2種預防犬鉤端螺旋體症的病原,但這2種病原在美國較為流行,在台灣相對罕見,「要打八合一還是十合一、需不需要打萊姆病疫苗?還是要詢問熟悉狗狗健康狀況的家庭獸醫師,依照當地疫情而決定。」

打疫苗前先驅蟲 注意有無過敏

相較於年齡,狗狗實際的健康狀況才是判斷適不適合施打疫苗的關鍵。楊靜宇提醒,施打疫苗之前,若是狗狗病懨懨、食欲不佳,或是拉肚子、感冒,一定不能施打;另外,懷孕的母犬也不適合施打疫苗,雖不至於導致流產,但可能會讓狗狗身體不舒服,或是影響胚胎發育。他提醒,「一定要先把內寄生蟲驅乾淨了才能施打。」抗體是一種蛋白質,如果肚子裡有寄生蟲,養分都被蟲吃掉了,產生的抗體量一定不夠,便會影響疫苗的效力。

另外,楊靜宇特別叮嚀,飼主千萬不能為了省錢自行買疫苗為狗狗施打,除了違反獸醫師法之外,飼主也沒辦法判定狗狗的身體是否健康。疫苗有時會造成狗狗身體過敏,眼眶周邊、嘴角會出現紅腫,若施打之後4小時內出現類似症狀,要趕緊帶回獸醫院;另外,打完疫苗1周內不要洗澡,也盡量讓狗處在比較穩定舒適的環境,以免生病,「疫苗是活毒疫苗,多少會影響狗狗的免疫反應和抵抗力,雖然疫苗經過多道程序降低了毒性,但狗狗若免疫力太差,還是有可能會爆發,反而打什麼針就得什麼病!」

懷孕過的母狗 乳腺癌風險增11倍

壁蝨會傳染艾利希體、焦蟲,是狗狗的健康殺手之一。然而,坊間的除蚤藥劑曾傳出是「農藥、毒藥」,楊靜宇解釋,除蚤藥劑其實是節肢動物門的神經興奮劑,不斷刺激跳蚤(昆蟲綱)、壁蝨(蜘蛛綱)神經放電,一旦接觸,便會很亢奮地死去,但哺乳動物的神經傳導系統複雜多了。他也提醒,這類藥劑是靠皮脂腺傳散到全身,所以點藥的前後2天不要洗澡,洗得太光滑,反而無法發揮最大藥效。

至於結紮,楊靜宇提倡早期絕育,並表示發情、生育過的母犬,得到乳腺腫瘤的機率比沒有發情過的狗多11倍!母犬結紮還能避免日後子宮蓄膿與泌尿生殖道的疾病。另外,公狗結紮則可降低睪丸癌、攝護腺、腫瘤等疾病的發生,並避免牠因為發情而改變了性格(例如從溫馴變成暴躁,甚至是咬傷主人)。

「公狗在體外就能結紮,不用開刀;母狗結紮比較繁複,需摘除子宮、卵巢,所以價錢會比較高。」楊靜宇建議飼主可從各縣市獸醫師公會網站查詢結紮費用範圍,一般來說,「麻醉費用和體重是成正比的,氣體麻醉安全性較高,但也比注射麻醉昂貴。」

目前,每個縣市的節育補助政策不同,以設籍台北市的飼主為例,寵物也已植入晶片、辦理好寵物登記,公狗結紮可補助600元,母狗1,200元。「民國8∼106年,台北市已為寵物結紮補助了8,100萬元,包括寵物和流浪狗,公狗數量約1.3萬隻、母狗約3萬隻。」有聲音質疑補助金額太過龐大,不過楊靜宇認為,若放任流浪狗一直繁殖,後續的收容、安樂問題花費恐會更高。

 

(……更多精采文章,請參考今周刊特刊<狗寶貝 跟你想的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