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嵐:一分興趣 發揮到十二分就會成功

吳雪嵐:一分興趣 發揮到十二分就會成功

來自單純家庭,未滿30歲的國中老師,寫下了撼動華人世界的宮廷鬥爭故事; 《後宮.甄嬛傳》作者吳雪嵐說,她想傳達的不是人性的黑暗面,而是希望讀者 想一想,為別人的眼光付出一生,究竟是否值得?

留著一頭長髮、一身素雅裙裝,吳雪嵐 給人的第一印象溫婉而親和,說起話來有條有理、頭頭是 道,全身散發著一股屬於中文老師的書卷氣質。眼前站在講台上教書的這位「吳老師」,就是那位深刻描繪宮廷權謀鬥爭於筆下、寫出過去兩年以《後宮.甄嬛傳》席捲兩岸的原著作者和編劇。

用想像力寫出 宮廷鬥爭的複雜人性

「我的成長背景,其實與多數80後世代差不了多少。」吳雪嵐並非以坎坷的成長背景或複雜的職場歷練作為創作基礎。事實上,她自小生長於健全家庭,父母只是平凡上班族,「不特別窮也不特別富,就是一般受薪階級。」她大學畢業後,順利進入浙江杭州中學教書,學校環境也相當單純。

如此「平凡順利」的成長背景,何以能通透掌握人性的複雜?吳雪嵐說得簡單:「就用想像力啊!」然而請她自評與時下年輕人的最大差別,吳雪嵐的答案就顯得特別一些:「我不在乎別人眼裡的價值觀,我把全部心力放在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上。」

吳雪嵐第一個興趣是讀書,這得歸功於她那對平凡的父母。「小時候,如果我調皮的話,爸媽就只有一招,把我關在書房裡面。」百無聊賴的吳雪嵐沒事可做,只能看書,久而久之,慢慢養成愛看書的習慣。「後來,如果考試考得好,別的孩子可能要玩具當獎品,但我都要求爸媽買書當禮物。」

家中藏書有多少?吳雪嵐想了想:「少說5、600本吧!」她涉獵的閱讀領域相當廣泛,除了一般的詩詞、歷史、言情或懸疑偵探小說全都看之外,「連刺繡、布料、珠寶首飾等手工藝類的書,我也不放過。」她強調:「我不是懷著『看這本書,對我會有什 麼幫助』的心態去看,而是我真的對這些事情有興趣。」

從閱讀的興趣,延伸成為對寫作的熱情,吳雪嵐讀大學二年級時,開始嘗試寫短篇小說,「也曾在報章雜誌上發表過,我記得一篇1千多字的稿子,稿費大約是100元人民 幣。」換算下來,每字稿費恐怕不到5毛台幣,「我沒想過這樣的稿費算不算多,但換個角度想,自己的興趣能換到錢,這錢怎麼樣都算是多出來的。」

在爭權奪愛情節中 傳達人性光明面

大三那年,吳雪嵐開始著手創作《後宮.甄嬛傳》,談到撰寫這部作品的初衷,她說,「中國歷史是以男人為主的歷史,他們身後的女人,不過是一群寂寞而黯淡的影子。太多的後宮女子,留在史書上的,只有一個冷冰冰的姓氏或封號。」身為女人,吳雪嵐在閱讀時,總是特別關注女人的故事。

吳雪嵐花了3年時間才完成的《後宮.甄嬛傳》小說,原先只是一部虛構、不具歷史背景的小說,但在確定改編為以清朝為時代背景的電視劇時,身為編劇的她,又再進一步地仔細考證了清宮中的禮儀、說話方式和 穿衣風格,整整花了1年半的時間,反覆修改了數十次,才完成了整部戲的劇本。

精雕細琢的考證,讓最挑剔的眼睛也臣服。三立前戲劇總監、現任威俠文創娛樂總經理陳玉珊就細看門道:「不同於其他古裝劇,這齣戲從對白、造形、道具,都極度貼近史實,連我的母親和不少朋友,都著迷於戲中角色身上穿著的衣服和首飾。」 

表面上看來,全劇的主軸都在人性黑暗、工於心計的部分,但吳雪嵐想傳達的,卻有更深一層的含意,「老實說,我不是想傳達人性的黑暗面;相反的,我希望讓人想到生命的光明面。」相較於劇中皇帝與眾嬪妃有太多的「不得已」和「慘烈」,吳雪嵐隱含於戲中的深意,旨在「珍惜當下的幸福」。   

追隨旁人的價值觀做選擇  值得嗎?

而對於劇中最後的勝利者甄嬛,吳雪嵐提醒大家,鬥到最後,甄嬛的本質仍是善良、有正義感,還是非常渴望人性的真善美,「這個角色說明你的眼裡或許有太多事情希望改變,但說到底,你得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改變自己想改變的事情。」

而吳雪嵐也總是以自己的經驗告訴學生,做任何事情都要從興趣出發,也像是在回答所有質疑她的人,「如果那是我一開始就很想要做的事情,為什麼要輕易改變?我覺得,最後能夠成功的人,都是大浪淘沙(編按:意指經過重重考驗)之後留下來的,而不是會隨著任何原因或環境,就輕易改變自己心志的人。」

或許在戲劇落幕之後,作者希望觀眾思考的是,現實人生中每個追隨旁人價值觀所做的選擇,究竟值不值得?而吳雪嵐自己,不管別人怎麼說,一路走來就是跟隨自己清楚認定的價值觀,用不到30年的時間,把一分單純的興趣,發揮到十二分的絢爛繽紛。

「自己的興趣能換到錢, 這錢怎麼樣都算是多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