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體位與健康

學童體位與健康

以前常聽到長輩們說「小孩還在長大多吃點沒關係」、「小時候胖不是胖」、「能吃就是福」等各種理由,把自己的孫子們養得白白胖胖。2001-2002國小學童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男童約每三人有一人體重過重或肥胖;女童約每四人有一人為體重過重或肥胖,且生活在越都市化的地區,體重過重或肥胖的情形更為嚴重,未來罹患慢性病的風險也隨著增加。

體重多少才算標準?

根據研究指出,學齡時期肥胖的兒童,成年後有三分之ㄧ的機會依然肥胖。要如何判斷孩童的身高體重是否符合正常的生長發育呢?

如同成年人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做為體位指標。但兒童及青少年的身體質量指數建議值不同於成年人,須由年齡去對照BMI來判斷(如附表)。BMI=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

太胖太瘦都不行

一、胖小子

1.早熟:
通常較胖的小孩生長發育較一般孩子來得快,且較早熟。女孩會提早進入青春期,初經來得較早,但因體內脂肪過多,會影響荷爾蒙的分泌,造成經期不規則。

2.骨骼異常:
兒童在生長發育期時,骨骼軟骨較多,肥胖造成下半身負荷太大,使腿部脛骨彎曲,若嚴重時,可能造成行走困難或是關節脫位;若屬於中央肥胖的孩童,可能因腹部負荷太重,使脊椎側彎變形。骨骼變形使得孩子活動量減少,造成惡性循環,越不易減重。

3.慢性疾病:
肥胖和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皆息息相關。有研究顯示通常肥胖兒童的血壓較一般正常小孩來得高,且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的機率是正常兒童的兩倍。

當長期熱量攝取過多使脂肪細胞體積肥大,造成胰島素阻抗性增加,葡萄糖進入細胞發生障礙時,會刺激分泌更多的胰島素,導致高胰島素血症的發生,長期刺激可能使得胰臟β細胞衰竭,進而引發糖尿病。小胖童未來發生糖尿病的機率為正常孩童的三倍。若有胰島素抗性的兒童通常罹患高血脂症或血脂異常的機率較高。

4.呼吸道疾病:
較肥胖的兒童因腹部或咽喉堆積過多的脂肪,橫隔膜擴張較受限制,使得換氣不完全,易氣喘、感冒、氣管炎、心肺功能降低等,甚至睡覺會有呼吸中止的現象。

二、瘦小子

1.營養不良
長期熱量攝取不足的孩子,通常生長發育較遲緩,身高較同年的孩子矮,營養不良會影響記憶力,注意力也會無法集中,學習能力跟著降低。

2.貧血
過瘦的孩子長期營養攝取不足,基礎代謝率較低,腸胃吸收較慢,影響營養素的吸收,若鐵、維生素B12等造血物質缺乏,易導致貧血的問題發生。

3.骨質疏鬆
過瘦的孩子因鈣質攝取不足,骨骼壓重較輕,造成骨密度鬆散,體內脂肪較少,減少雌激素分泌,影響骨骼形成,加速骨骼的老化。

一日之計在於晨

早餐為開啟一天的動力來源,由於生活型態的改變,學童幾乎外食居多,若不注意可能會造成高糖、高油、低纖維的飲食模式,進而影響學童的學習能力。

均衡的早餐,主食類可以全榖根莖類為主,如:全麥吐司、麥片、紫米、地瓜等,可增加纖維的攝取。蛋白質避免培根、火腿、油炸類等高油高鈉的食物,可選擇雞蛋、低脂鮮奶、無糖/低糖豆漿。蔬菜類不可少,如:生菜、小黃瓜、大蕃茄等。額外用水果做搭配,但避免使用果汁取代水果,不僅減少纖維及營養素的攝取,也易造成攝取過量的情形。

國民每日飲食指南

國小1-3年級 國小4-6年級
全穀根莖類 2.5-3.5碗 3-4碗

低脂奶製品
(1杯=240毫升) 1.5杯 1.5杯
蔬菜類
(1份=熟的青菜1/2碗) 3-4份 3-4份
水果類
(1份=女生的拳頭大小1個) 2-3份 3-4份
豆魚肉蛋類
(1份=1兩肉=蛋1個=無糖豆漿260毫升=傳統豆腐3格) 4-6份 6份
油脂類及堅果種子類
(堅果種子類1份=1免洗湯匙) 4-5茶匙,
1份堅果類 4-5茶匙,
1份堅果類

參考國民每日飲食指南,不同學齡期的孩童食物份數建議量不同,且鼓勵孩童多喝白開水,避免人手一杯手搖飲料,一杯(700cc)半糖珍珠奶茶的熱量約500-600大卡左右,相當於一頓正餐,若每天一杯,易使孩童發胖。點心應適量給予,以不影響兒童正餐的食慾為原則,可選擇含適量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之食品。

如:無糖豆漿1/2杯+小餐包1個 或餛飩湯1碗

學童正值生長發育時期,可定期量身高體重,觀察體位變化,培養孩子規律的生活作息及良好的飲食習慣,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良好的體重管理和生活型態可使孩子更能健康的成長。


參考資料: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學校午餐網站
 
圖片來源:roberto volter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