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耳咽管功能異常

談耳咽管功能異常

 如果您多留心注意,這樣的感覺跟搭飛機、坐電梯、或者過隧道時耳朵的不舒服是不是很類似呢?其實,這都是耳咽管在作祟。

耳鼻喉頭頸外科 溫明勳醫師

亞東院訊相片您是否也有過耳朵不通、嗡嗡叫、悶悶脹脹的感覺呢?

如果您多留心注意,這樣的感覺跟搭飛機、坐電梯、或者過隧道時耳朵的不舒服是不是很類似呢?其實,這都是耳咽管在作祟。大多數人或許都聽過耳咽管,但是並不清楚它的位置及功能,它又稱為歐式管,存在於鼻腔後方的鼻咽部與中耳之間,可別小看了這一條總長不過3公分的細小通道,它卻肩負了維持中耳通氣的功能,可調節耳內的壓力與外界的壓力一致,並適時排除中耳內的分泌物或發炎物質,讓我們中耳腔能保持在乾燥且乾淨的狀態。

耳咽管功能異常的病因

常見的病因為鼻部的慢性疾病,舉凡鼻過敏、感冒及鼻竇炎、鼻涕倒流等等,均會造成耳咽管開口周圍的黏膜發炎腫脹,進而妨礙耳咽管正常開啟的功能。一旦耳咽管的開合出現問題,就會出現以上提到的不適症狀。相較於大人而言,小孩的耳咽管較短且較平,容易使得鼻部的細菌或分泌物逆流而上,造成小孩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後,併發急性中耳炎,嚴重時會導致中耳積水、聽力下降,進而影響日常生活的學習,臨床症狀包括耳痛、發燒及焦躁不安,有的幼兒常會用手搔抓耳部。治療方面可適當使用抗生素,配合後續觀察兩至三個月時間,約九成的患者會自行痊癒,而大約有一成的患者積水並未改善,則應配合手術抽水的方式來治療。

長期耳咽管功能不良,會導致中耳的分泌物無法排除,臨床上稱為「積液性中耳炎」。這種病症若出現在小孩子,常見的原因為鼻咽部的腺樣體增生,而妨礙耳咽管的開啟;相較之下,若發生在大人身上,特別是單側的中耳積水,需要特別檢查鼻咽部有無異常腫瘤出現(如:鼻咽癌)。有另一種特殊類型的耳咽管異常,我們稱之為耳咽管開放症。是因為耳咽管一直都保持在開啟的狀況,病人會聽得到自己的呼吸聲,或著聽別人說話有回音等異常感受,這種情況大多起因於體重突然減輕,如減肥、癌症病患、或是電化療副作用等等,在本期另外一篇文章中有詳細的說明。

其實大多數時間,耳咽管都是呈封閉的狀態,只有在吞嚥、打哈欠時,因為周圍肌肉的牽動才會間歇性的開啟。若要人為、主動的開啟耳咽管,可以試著捏住鼻子、閉緊嘴巴用力吹氣,增加壓力來讓耳咽管被動的開啟,有時針對耳朵不適的症狀,也可試著多嚼口香糖,也有拉扯肌肉,增加被動開啟的功效。如果以上保守治療效果仍不佳,則不妨直接在耳膜上打個小洞,目前這是平衡中耳壓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若相同的症狀反覆發生,可考慮置入「中耳通氣管」平衡內外壓力並可協助排除中耳積水。

耳咽管功能異常首重診斷

若是起因於慢性鼻病者,應接受藥物或相關手術治療;腺樣體增生的患者,可考慮手術處理;若鼻咽部有可疑腫塊,則應立即接受切片以確定診斷;甚至惱人的耳鳴,也有部分是導因於耳咽管功能異常的緣故。這些都必須在門診接受進一步檢查,確定病因後再對症給予適切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