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房待太久 更容易中暑

冷氣房待太久 更容易中暑

天氣炎熱,頻繁進出冷氣房小心罹患冷氣病。

近來因為頭暈、頭痛、倦怠、忽冷喝熱等症狀前來看診的人,多出兩、三成,醫師建議,進出冷氣房前多加件衣物,讓身體有足夠緩衝。

台北市六月高溫超過三十五度的天數,竟然高達十九天,打破了一二○年來的紀錄。高溫炎熱的天氣,讓人只想躲進冷氣房,但如果頻繁進出溫差大的環境,身體可能會因為散熱機制運作不良而出現問題。


林口長庚醫院內科主任陳英仁表示,當外界溫度過熱時,大腦會命令毛細孔與微細血管擴散以利散熱;但若突然進入冷氣房吹到冷氣,毛細孔會趕緊閉起來,血管也開始收縮,快熱的張合之間,體內熱氣無法順利排出,累積過多就會開始影響身體循環與內分泌系統。

 

冷氣病
預防冷氣病,要記得適量流汗,補充水分,體內循環才會正常。

 

多喝水:每天溫水二公升


其實西醫的病症名詞中,並沒有「冷氣病」、「熱感冒」的說法,陳英仁指出,西醫較傾向所謂的冷氣病,是因為免疫功能失調,導致身體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如想吐、倦怠、食欲不振、忽冷忽熱等,其中老年人、幼童、慢性病患、生活作息不正常等人身上特別容易出現。


要預防冷氣病,陳英仁建議,第一要務就是「多喝水」。水分是維持身體運作最重要的物質,而且絕對不能以飲料取代,因為水可以在體內直接被利用,飲料還必須經過轉換;而且切記不能喝冰水,最好是微溫的水,每天至少要喝兩千西西以上。


另一個方法,則是讓身體盡量維持在溫差較小的環境。陳英仁建議,身邊最好多帶一件薄衣物,以透氣通風又具有阻擋紫外線功能者最佳。「不論是室內到室外,還是室外進到室內,第一時間都要記得穿著,等到體溫適應之後再脫下。」


陳英仁強調,室內外溫度最好不要相差超過五度,千萬別把冷氣溫度調得太低,也最好在室內擺放一些水,不要讓空氣過於乾燥,加速人體水分蒸發。

 

冷氣病

▲點圖放大

 

流點汗:適度運動、曬太陽


很多人為了少流汗,寧願躲在冷氣房不出門,站在中醫的觀點看來,反而會讓身體更容易中暑。中醫師王文娟解釋,人體運作依循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原則,夏天就是要適度運動曬太陽,為秋冬好好準備,所以一定要適量流汗,這也是身體對抗暑氣最好的方式。


王文娟指出,人體在夏天的運作,主要與心臟、脾胃等器官有關,如果水分與流汗比較少,血液就會比較濃稠,脾胃則可能出現嘔吐的現象,「從中醫角度要對抗高溫,就是三個原則:降火、顧氣、養陰。」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師吳佩青則說,中醫面對酷夏的暑熱主要可以分成「暑熱感冒」及「暑溼感冒」兩種,前者症狀以發熱為主,還伴隨有咽喉疼痛、口渴、心煩、倦怠感、頭昏或頭痛、小便量少、顏色較黃等症狀。後者症狀也很類似,但有時還會出現胸悶想吐或腹瀉的症狀。


吳佩青建議,大熱天時飲食更應該要清淡,最好以消暑利溼的食物為主,如:白扁豆、綠豆、薏仁、瓜類、甘蔗、蓮藕、蓮子、百合、蘆筍等。煎煮益氣生津消暑茶飲用,對預防熱感冒也有很好的功效。

 

另外,刮痧也可緩解冷氣病不舒服的症狀,吳佩青表示,可順著脊椎兩旁往下刮,以及從風池穴往下刮至肩膀部位。但要提醒民眾,刮痧時,不一定要刮出痧,且要痧痕完全消失後,才可以進行第二次刮痧。刮痧完畢後,要用乾淨毛巾將刮拭部之潤滑劑擦乾淨,讓患者喝一杯溫開水,休息一會;刮痧後一小時內避免吹風受寒,不可碰冷水。


如果這段高溫時間還是離不開冷氣,中醫師張家蓓建議可以多喝點薑湯,因為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等三大功效,對於冷氣病的防制有所助益。她也提醒,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吹冷氣時更要特別注意腹部的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