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確了解「食養」,必須先了解陰陽。
東洋自古以來便有「萬物負陰而抱陽」的哲學,或稱陰陽思想、陰陽論等。
舉例來說,一片葉子會有正面和背面吧?沒有任何一片葉子只有正面,也沒有任何一片葉子只有背面。必須表裡合一,才能形成一片葉子。
一如每片葉子必有表裡,一切的事物也都有陰陽。自然界所有的東西,都可分為陰與陽。這就是陰陽的概念。
月為陰,日為陽。大地為陽,天為陰。陰天雨天是陰,晴天是陽。冬天是陰,夏天是陽。女性為陰,男性為陽。植物是陰,動物是陽。就像這樣,陰與陽彼此具有相反的本質。但是,在相反的同時,彼此卻又是沒有你就沒有我的關係。
還有,並不是陰就不好,陽就好。陰與陽是成對的。陰陽調和, 自然的秩序才得以維持。
食養,便是將陰陽的思想運用在食物上。
左玄著眼於食物所含的礦物質成分鉀與鈉,將含鉀多的定義為陰性,含鈉多的定義為陽性。
含鉀多的陰性食物,大多具有緩和身體的作用。使血管、腸道放鬆,會讓身體降溫。
另一方面,含鈉多的陽性食物,具有緊縮身體的作用。使血管和腸道收縮,會讓身體升溫。
身體不能太鬆弛,也不能太緊繃。處於不偏不倚,陰陽調和的「中庸」狀態,身體的秩序才得以維持,進而保有健康。
人體是由食物形成的,巧妙運用食物所含的鉀元素(陰)與鈉元素(陽),來調整身體的陰陽。
若不懂食物的陰陽,聽到「可清血」、「可強化血管」的宣傳用語便照單全收,太過偏向陰性或陽性其中一方,反而會搞壞身體。
還有,也必須小心流行一時的「鹼性食物」與「酸性食物」。一般是說酸性食物對身體不好,鹼性食物對身體好,但鹼性食物當中也有陰性與陽性的食物,酸性食物也一樣,有陰性和陽性的食物。
酸性食物會使血液混濁,相較之下,人們會說具有淨血作用的鹼性食物好,也言之有理。但是,並非只要是「鹼性食物」就什麼都好, 所以大家要小心。
例如,陰性的鹼性食物雖然不會使血液混濁,但會降低血液濃度,所以有降低免疫力、治癒力、精力的危險。尤其是女性,攝取太多陰性的鹼性食物,可能會造成體溫偏低、生理痛、生理不順,甚至停經。希望大家特別小心!
食物的陰陽與酸鹼的關係列表,請大家參考這張表,去了解自身周遭的食物各自具有什麼作用。
分辨身體陰陽屬性的方法
為了使自己的身體保持中庸,除了要認識食物的陰陽,也必須知道自己的身體是偏陰性還是陽性。
基本上,陰性體質的人的特徵是體溫偏低、手腳冰冷。頭昏眼花也是陰性體質容易出現的症狀。而陽性體質的人則有體溫、血壓皆偏高的傾向。
陰性體質的人,若日常生活中食用極陰性(陰性非常強)的食物,容易造成低血壓、手腳冰冷、便秘等症狀,甚至有可能由此引發大病。而另一方面,極陽性(陽性非常強)體質的人,日常生活中食用陽性食物,則會增加高血壓、腦中風等疾病的危險性。
重要的是,陰性體質的人的飲食要以陽性的穀物、味噌、醬油滷菜為主,陽性體質的人則應多吃陰性的涼拌綠色蔬菜、白色蔬菜,將身體帶往平衡的中庸狀態。
身體處於中庸狀態的人,體溫也會是標準的三十六點五度。若是年輕女子,生理期會每個月規律報到。個性開朗、精神飽滿,整個人充滿活力。
話雖如此,身體的狀態並非恆定不變,同一個人也會因為每天的食物而偏陰或偏陽。
在了解自己屬於何種體質的同時,也要掌握身體每天的狀況,做為健康量表,視當時的身體狀況來調整飲食。
分辨自己的身體是陰性體質還是陽性體質的方法:早上醒來時,在被窩裡用力握拳。就像嬰兒出生時那樣,四隻手指握住拇指,握緊拳頭。
如果能用力握,握到別人想掰開拳頭都掰不開,那麼這個人就是屬於陽性體質。
相反的,使不出力,別人可以輕易將拳頭掰開的話,這個人就是偏向陰性體質。
從體溫、臉色、握拳時出力的輕重,對自己當下的體質有所自覺,有了自覺之後,再來思考身體需要什麼食物。
吃了肉就會想吃甜
人類的身體是非常奧妙的,即使進食的本人不知道食物的陰陽, 但身體會在我們無意識中試圖藉由吃下的食物來調整陰陽平衡。
例如,吃了肉類料理,就會覺得生菜沙拉好吃,或是想來道甜點對吧?這就是因為身體想取得陰陽平衡。
吃肉造成熱量過多,體溫突然飆升,就會想吃可降低體溫的生菜、水果和甜點等。
吃了肉、吃了甜食,滿足了口腹之慾。再加上陰陽調和達到中庸,這樣不是很好嗎?也許有人會這麼想,但事實並非如此。
因為,肉是極陽性的強酸性食物,而用來做為甜點材料的砂糖, 則是極陰性的酸性食物。極陽性的酸性食物,會使血液混濁、動脈硬化、血壓上升,並降低心臟、肝臟、胰臟機能,對身體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
而極陰性的酸性食物砂糖,會溶化、破壞血液,妨礙靜脈流動, 減弱胃腸機能,對身體同樣也造成不好的影響。
換句話說,同時攝取極陽性的強酸性食物和極陰性的強酸性食物,會使身體處於非常惡劣的狀態,是兩端起伏劇烈的翹翹板,破壞了平衡。
如此一來,很有可能同時導致陽性的疾病與陰性的疾病。
所以最好以中庸的食物為主,在不極端遠離中庸的範圍內,分別攝取陽性與陰性的食物,求取身體的調和, 才是接近健康的秘訣,也才叫做「不需要醫生」的飲食。
尤其是白砂糖這種東西,對人體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至於我為何視肉為眼中釘,再三強調「不要吃」,最大的原因之一便是「吃了肉就會想吃甜的」。
愛吃甜食的人,一定常吃肉。不吃肉,就不會那麼想吃甜食。肉這種東西,不僅本身造成不良影響,還會把甜食、生菜、水果等讓身體變冷的極陰性食物都拉進來,所以很可怕!
除了肉之外,蛋和紅肉魚也是遠離中庸的極陽性酸性食物。不要只知道舌尖上的可口,要了解東西吃進身體之後會如何再吃,這一點很重要!
而味噌、醬油、天然鹽雖然是極陽性,但這些是具有造血、清血作用的鹼性食物。和肉、紅肉魚、蛋等雖然一樣都是極陽性,對身體的影響卻有天壤之別。陽性的鹼性食物不僅可以清血,還有造血、再生作用,可提高體溫,促進新陳代謝。
在身體中循環的血液變好了,細胞就會有活力。細胞有活力了, 內臟就會跟著有活力。內臟有活力了,整個身體就跟著有活力。身體有活力了,想法就會改變,生活也就跟著改變了。
以味噌、醬油、天然鹽為基本調味料,以一菜一湯的方式食用接近中庸的食物,對身體是最好的,可說是不需要醫生的飲食。
而吃陰性的蔬菜時,以陽性的火、陽性的醬油、味噌來調理,生吃時加入陽性的鹽,不但能達到陰陽平衡,吃起來味道也好。
像這樣,不僅講究食材本身的陰陽,也在調理方法和調味料上下工夫,視自己的身體狀態來烹煮。
了解食物的陰陽,知覺自己身體的陰陽,視當時身體的狀態來烹煮。只要好好記住這個秘訣,應用在每天的飲食上,就能重新打造自己的身體。
體溫偏低的人越來越多
在我所主持的烹飪教室裡,來了很多為身體不適而煩惱的人,諸如生理痛、生理不順、閉經、肩頸痠痛、腰痛、手腳發麻、便秘等等。也有不少人上遍了醫院,請醫生治療、開藥吃藥,身體的不適與症狀卻絲毫不見改善,所以才來找我。
每個人的病痛和煩惱各自不同,但共通點是形成的原因。生理不順、肩頸痠痛、手腳發麻、便秘,全都是因為受寒、體溫偏低造成的。
人類的血管包括毛細血管在內,長達十萬公里。十萬公里可是足足可以繞地球兩周半的長度。身體從體內受寒,使末端的毛細血管也堵塞,造成疼痛或麻痺。若因為身體受寒而使血液循環變差,會對身體機能造成障礙,當然也就會發生生理不順、閉經、肩頸痠痛、便秘等症狀。
那麼,為什麼會受寒或體溫偏低呢?原因也是在於食物。尤其是現代人一年到頭吃冰箱冰過的東西,不分季節常吃夏天的食物或南國的食物。然後夏天都猛開冷氣,讓身體受寒。過著這麼不自然的生活,也難怪手腳冰冷、體溫偏低已經是不分男女老幼,誰都可能會得的現代病了。
自古就有「受寒為萬病之源」、「病從受寒起」的說法,不設法改善手腳冰冷、體溫偏低的狀態,就可能引發癌症、風濕、異位性皮膚炎等疾病。
不光是改善生理不順、生理痛、閉經、肩頸痠痛、腰痛、手腳發麻、便秘等身體的不適,要常保健康、不生病,不讓身體受寒的飲食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體溫的飲食,降低體溫的飲食
不過在這裡再大致整理一下,使身體溫暖的,是陽性的食物。
糙米、雜糧、蘿蔔、紅蘿蔔、牛蒡、蓮藕、南瓜、蔥、薑、梅、栗子乾、味噌、醬油、天然鹽等等。
其中很多都是冬天收成的、寒冷的地方栽種的食物。
如果每天吃黑燒糙米和黑燒醃梅粉,會讓體溫慢慢上升。
以紅肉魚、蛋、肉來提高體溫,會造成代謝症候群,使血液混濁。
使身體受寒的,是陰性的食物。
小黃瓜、番茄、茄子、芹菜、白菜、豆芽菜、蘿蔔嬰、毛豆、萵苣、西瓜、橘子、蕈類、豆腐、烏龍麵、素麵、小麥、砂糖、巧克力、甘味料、食品添加物等等。主要是夏天採收、溫暖地方栽種的食物。
有手腳冰冷困擾的人,應該都愛吃使身體寒涼的食物,而且會控制鹽分攝取,並以砂糖來調理食物。在天熱的時候吃盛產的夏季蔬菜是沒關係,但春天秋天、更重要的是氣溫低的冬天,就盡可能別吃。
還有,就算是同樣的食物,生吃或熟食,對體溫的影響也不同。使用會使身體寒涼的食材時,要多花一點工夫,煮熟啦、加鹽啦,或是和使身體溫暖的食材搭配來調理。
健康的人的平均體溫,應該是三十六點五度。而體溫每降低一度,免疫力就會降低百分之三十七,基礎代謝降低百分之十二,體內酵素的作用降低百分之五十。
平均體溫不到三十六度的人,便是體溫偏低。但不需要因為是天生的體質就放棄,試看看靠每天的飲食來提高體溫吧!花長時間來打造體質,雖然不是一蹴可幾,但只要在飲食上用心,就能慢慢改變。
我身邊就有很多人因為用心攝取讓身體溫暖的飲食,提高了平均體溫,身體因而變好哦!
〈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若杉友子
食養指導師、野菜料理研究家。一九三七年生於大分縣。婚後住在靜岡市,參與義工活動,進而開始關注野菜的各種效用。一九八九年,開設天然食品店「思考生命與生活的店.若杉」,並舉辦料理教室,廣受好評。一九九五年,為了實行自給自足的生活,遷居至京都府綾部市。
目前在日本各地推廣陰陽概念的野菜料理以及與風土氣候相關的生活智慧。著有《顧好子宮,女人才美麗》、《野菜的恩賜》、《提高體溫的烹飪教室》等多本暢銷作品。
出版: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書名:這樣吃,就不需要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