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慶幸的好消息是,國內近年來已開始致力推廣在歐美施行數十年的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其實早在 2006 年『睡眠』期刊發表之失眠相關療效研究即指出,合併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的療效優於單純使用助眠藥物的治療法;而長期追蹤研究也指出,失眠認知行為療法的治療成效比單純使用助眠藥物來得更為持久。
因此,不分國內外的失眠治療指引,也均已把認知行為治療視為第一線可以使用的治療方式與非藥物治療的首選。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教的是釣魚的方法,而藥物則如同直接給條魚吃。多數患者因為經年累月的失眠經驗,已逐漸發展出許多負面想法和看似有利於睡眠的行為習慣,卻殊不知這些想法和行為正是維持他們失眠的病因。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教的是釣魚的方法,而藥物則如同直接給條魚吃。多數患者因為經年累月的失眠經驗,已逐漸發展出許多負面想法和看似有利於睡眠的行為習慣,卻殊不知這些想法和行為正是維持他們失眠的病因。
睡眠心理師在治療過程中,雖然看似僅是談談話的治療,但其實是系統化地透過心理學的方法,協助病人重新檢視失眠後的生活習慣、失眠所引發的負向情緒和睡眠迷思等,調整想法和行為,並營造出成功的入眠經驗、降低失眠的焦慮感、提升自行入眠的自信心,讓失眠不再維持及惡化。
與傳統藥物治療相較,認知行為治療雖不如藥物治療快速,但病人卻可以學到最適合自己的對抗失眠方法,才能有效且持久地擺脫失眠。
正因為它並非像助眠藥物一般,有吃保證速效 ( 對某些患者來說也不盡然 ),畢竟長久以來的睡眠習慣和思考模式並非失眠 1-2 天就累積而成,所以至少需8-10 次療程才有機會可以成功擺脫助眠藥物。
正因為它並非像助眠藥物一般,有吃保證速效 ( 對某些患者來說也不盡然 ),畢竟長久以來的睡眠習慣和思考模式並非失眠 1-2 天就累積而成,所以至少需8-10 次療程才有機會可以成功擺脫助眠藥物。
正如同我們學開車或騎車的經驗,剛開始總是手忙腳亂,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技巧會越來越熟練,信心也會日益提升,上路就不再心生恐懼。因此,在執行失眠認知行為的治療過程中,成效往往取決於患者個人的動機與配和度;如果充分配合,通常 2-3 週的調整就能體驗到撥雲見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