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郭美懿
新生代女星陳妤日前出席活動,分享正與母親籌劃Podcast節目,內容將聚焦親子關係及遺產規劃,原因是已半退休的爸媽為好好享受餘生,已預立遺囑、交代好臨終前的醫療處置方式,全家人還一起去挑靈骨塔。陳妤爸媽並表示,人生下半場要「卯起來花錢」,所以不留現金給孩子,但會保障3名子女在新北1人1間房。不過律師指出,「1人1間房」的遺產分配方式看似公平,箇中卻藏有許多眉角,需要仔細規劃,以免日後子女爭產失和。
閱讀更多
2025-04-14
郭美懿整理
據國健署統計,國內50歲以上男性,每5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症,女性比例更是男性的2倍,高齡者稍一碰摔就可能引發骨折及嚴重後果。彰化一名83歲阿嬤不慎滑倒跌坐地上,年輕時只要拍拍屁股就起來,如今卻因骨鬆導致脊椎壓迫性骨折,不但痛澈心扉還導致彎曲50度的駝背,經微創手術灌注骨水泥,解決痛源也幫阿嬤矯正了駝背問題。
閱讀更多
2025-04-11
郭美懿整理
隨著生活方式以及工作型態的改變,許多人都有「痔瘡」這個難言之隱!輕度痔瘡可藉由生活習慣調整及藥物達到改善,當保守治療無效或症狀嚴重,就必須考慮進一步治療介入,醫師解析目前常見的4種微創手術,幫助患者評估最適合自己的手術方式。
閱讀更多
2025-04-10
郭美懿整理
大腸直腸癌多年來高居國人10大癌症之一,近年更呈現年輕化趨勢,許多患者在50歲前即確診,醫界稱之為「早發型大腸癌」。一般而言,若出現血便、糞便帶黏液、排便習慣改變、腹部悶脹或疼痛、排便不 順 等情形,常被誤以為是痔瘡或腸躁症等腸胃問題,從而延誤診斷,錯失治療時機,因此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檢十分重要。
閱讀更多
2025-04-10
郭美懿整理
96歲的許奶奶是接受安寧居家醫療的臥床患者,老人家已不復昔日照片中熱情參與教會的年輕樣貌,取而代之的是逐漸消瘦攣縮的身體及因失智而失去和摯愛兒女溝通的能力,只剩下一條維持生命的灌食鼻胃管……奶奶70歲的大兒子,對母親沒有生活品質的長時間臥床感到傷心及不捨,詢問:「有什麼方式可以減少最後臥床的痛苦?先前聽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奶奶能否透過這種方式,拔除鼻胃管,不再灌食了呢?」
閱讀更多
2025-04-09
優照護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閱讀更多
2025-04-02
郭美懿
84歲紐約藝術家Elizabeth Sweetheart,因從頭到腳的螢光綠穿搭成為當地名人,被暱稱為「布魯克林的綠女士」,還登上2025春夏紐約時裝周的主題走秀。Elizabeth說綠色是「最快樂顏色」,穿上就有好心情!這說法並非沒有根據,因為這種繽紛的「多巴胺穿搭」據信能刺激多巴胺分泌,進而提升自信;而透過攝取特定食物,也可以促進體內多巴胺生成,帶來幸福感、趕走憂鬱。
閱讀更多
2025-04-02
林維君
在喪親的哀傷適應歷程,仍活在現世的家人,思緒往往會在現在與過去之間擺盪,對照著現在的處境,懊惱過去少做了些什麼。在擺盪整合的過程中,常會有許多心情,甚至是自我懷疑:
閱讀更多
2025-04-02
郭美懿
前華視主播曾俞維升格人母後,常在臉書分享育兒經與親子相關議題,日前她發文寫下與就讀小四的兒子對話,表示兒子有一天突問「媽媽會不會老」?因為擔心爸媽老了「我只有我一個人怎麼辦?」、「那如果你生病了,我是不是要照顧你?我要煮飯嗎?我還要上學耶……」,讓她揪心不已,表示要盤點保險、規劃長照、寫下醫療交代,避免兒子落入所有責任一人扛的「獨生子女困境」。
閱讀更多
2025-04-02
NOW健康
45歲的小唯多年來飽受體重困擾,嘗試多種方法皆無效。為了重拾健康,陪伴孩子,她尋求長安醫院減重特診協助。透過個人化飲食與科學減重,9個月內成功減重18.4公斤,腰圍減少16公分,重獲自信。
閱讀更多
1/ 30
第 1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