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6
照護線上
根據民國103年的癌症公報,膽囊及肝外膽管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於男性為第18位,在女性為第19位;而膽囊及肝外膽管惡性腫瘤的死亡率於癌症排名於男性為第15位,在女性則為第13位。想要預防膽囊癌,有些危險因子是我們改變不了的,像是年紀逐漸變大,以及身為女性這些。然而,我們還是可以注意維持適當體重,「體重過重」與很多樣癌症發生有關,絕對是預防癌症的重點之一。
閱讀更多
2019-11-25
照護線上
說到黃疸,很多人聽說過新生兒會有暫時性的「生理性黃疸」,但你知道嗎?大人同樣有可能遇上「黃疸」。黃疸的英文是Jaundice,起源於法文Jaune,也就是黃色的意思。當大人遇上黃疸這種狀況時,一定要趕緊就醫檢查,原因可以是良性病灶或不需處理的問題,但也可能是癌症等致命疾病引發的!
閱讀更多
2019-11-14
林芷揚
50歲曾小姐以前喜歡喝可樂,也非常愛吃甜食,三年前抽血檢查發現,糖化血色素竟然高達10.1%,確診為糖尿病。而且,她的血壓、三酸甘油脂偏高,血管硬化程度超過同年齡,周邊自主神經檢查也有受損情況。她終於痛定思痛,開始認真減重、控血糖!
閱讀更多
2019-11-04
林芷揚
89歲的吳爺爺患有缺血性心臟病、慢性腎臟病第四期,平常要吃10幾種藥物,家人發現,他最近食慾下降,體重在短短3個月內掉了5公斤,而且脾氣變得很暴躁,不太能如往常一樣,走路到大樓中庭與鄰居聊天互動,在家中也已跌倒好幾次。到底怎麼回事?
閱讀更多
2019-10-29
照護線上
編按:在台灣,肝癌的發生率與致死率都很高,且肝癌患者不少人是B型肝炎與C型肝炎的帶原者,一起來看懶人包!醫師指出,腹脹、疲憊感揮之不去...等等肝癌警訊都要小心!此外,體重過重、愛吃含黃麴毒素食物,以及有嚴重酒癮等等「惡習」要少做,很致癌...
閱讀更多
2019-10-26
林芷揚
41歲林先生從小就胖嘟嘟,成年後體重破百,仍長期大吃大喝,最後中風偏癱,體重持續飆到120公斤,已經影響行動力,更對健康造成威脅。在接受減重手術並配合改善生活習慣後,林先生的BMI終於恢復正常,也不必再服用高血壓藥。
閱讀更多
2019-10-25
健康醫療網
台灣堪稱「洗腎王國」!多數患者常無自覺自己的腎臟損壞,等到身體不適時,很可能已到了腎臟病末期,必須面臨洗腎的痛苦。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李明彰主任提醒民眾,每半年記得做一次尿液篩檢、腎功能檢查及血壓檢測,才能了解自身腎臟之健康狀況。
閱讀更多
2019-10-09
潘懷宗
不沾鍋的塗層可能致癌嗎?不沾鍋是一個統稱,使用這種鍋子時,炒菜時較不易燒焦,也可以節省烹飪用油。一開始是杜邦公司(DuPont)以鐵氟龍(Teflon)塗層的不沾鍋打響這個名號,因此許多消費者便將不沾鍋與鐵氟龍畫上等號。不沾鍋的使用過程可能產生「全氟辛酸PFOA」,這種物質也曾經被發現,出現在某些披薩盒、微波爆玉米花紙袋、速食店漢堡和炸物的防油紙袋中,提醒民眾注意。
閱讀更多
2019-10-07
NOW健康
編按: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日前上節目談高血糖如何導致胰臟癌,還有罹患胰臟癌時的症狀。他分享一位門診病患向醫師詢問「要怎麼更早一點知道胰臟有癌變?」因為他的姐姐不抽煙、不喝酒、生活正常、也不肥胖,日前才因為胰臟癌離開,前後不到3個月...胰臟癌相當難防,醫師鄭重提醒,胰臟癌有5大徵兆包括:不明原因的 體重下降 、腹部疼痛、大便外觀油油、眼白和皮膚變黃等,應提高警覺,趕快到醫院診查!
閱讀更多
2019-09-25
樓中亮預防保健網
編按:日前驚傳女藝人不菸不酒,作息正常,固定運動,竟罹患大腸直腸癌。中醫師提醒,出現大腸直腸癌症狀:不明原因腹痛,排便習慣改變(如常常想大便),血便, 體重下降 等等,就要小心大腸直腸癌上身!
閱讀更多
6/ 8
第 6頁,共 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