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3
劉韋德 律師
上個月接到老友銘的電話,他朋友的妹妹湘,最近有遺囑方面的問題,想要請我協助。
閱讀更多
2025-01-03
郭美懿、黃靖文
《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9年正式施行,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預立醫療決定意願」人數新增25,816人,累計簽署人數為93,981人。分析2024年數據,新簽署者仍集中在50歲以上熟齡族群,最大宗落在60~69歲,其次為70~79歲與50~59歲,趨勢與簽署安寧意願者相符。顯示熟齡者對「善終」的企盼與意識強烈。然而病主法上路即將屆滿6周年,預立醫療決定簽署率仍無法突破台灣1960萬名成年者的1%,人數更遠遜於「預立同意安寧意願註記」的百萬人次(1,031,599人),甚至遠低於「同意器官捐贈」的643,795人。為什麼民眾簽署意願如此低落,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閱讀更多
2025-01-03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130
Q:我是佩芩,43歲,老公同齡,我們從高一開始交往,認識28年,結婚12年,算是奉女成婚,育有3個兒女,長女12歲、次子9歲、么女7歲。老公在大企業上班,相當忙碌,我則在離家不遠的小公司當會計;我2個多月前跟一位53歲A男上了床,結果半個多月前老公看到我手機,外遇因此穿幫。老公逼問時,我全招了,A男表示願意分手,也同意賠償80萬元,而且很快就付款,跟A男算是徹底了斷。但老公說內心還是很痛苦,因為我們在一起這麼久,我也很愧疚、後悔,很怕因此失去老公及家庭,不知如何才能贖罪,讓一切恢復原狀?偷吃之後,我就很後悔,但A男積極獻殷勤,我也就沒有快刀斬亂麻地了斷 關係 ,終於搞到被老公發現,讓大家都陷入痛苦地獄,傷及我真正最愛的老公,悔不當初。雖然老公說他忍看看,先不離婚,但我很怕他撐不下去,拼命求饒,不論什麼懲罰都願意接受。每次想到婚姻可能破裂我就忍不住哭,而他看我哭喪著臉,反而更生氣,說我跟A男在一起笑得多開心,對他哭有什麼用,是否覺得他好欺負!我會外遇,起因是1年多前父親過世,母親搬到我家附近後幫忙照看孩子,我因為一結婚就生小孩,老公又忙碌,幾乎都是我一個人照顧,直到1年多前么女也上小學了,又有母親幫忙,才終於鬆了一口氣,開始可以在下班後跟朋友吃飯。我跟A男是透過朋友B女介紹,原本只是常一起吃飯的朋友,但我很早就感覺A男對我有好感。他年紀大我倆很多,知識淵博又幽默,至今未婚,自己開公司,出手闊綽,常很紳士地掏錢請客,很容易讓女人動心。我因為已婚,初時沒有多想,尤其一直有B女在,我也很安心,沒什麼罪惡感。當時會發生 關係 ,也是3人吃飯後,B女有事先走,我跟A男續攤就經不起他討好誘惑,淪陷了。那之後,他開始私約我,我才覺得不妙,出現嚴重背叛感。但A男真的很會說話,讓我覺得就再偷吃一次也沒 關係 ,到老公發現時,我已跟他發生6次肉體 關係 !我想或許是因為跟老公從高一就在一起,老公近年也只當我是孩子的媽;A男跟老公完全不同型,涉世較深,穿著打扮也較有魅力,不時還會傳甜言蜜語。老公從我手機看到A男傳來的照片、訊息等,認為完全不認識我了,相當震撼與痛苦!怎樣都好,我只要讓老公跟以前一樣接受我;這半個月來,我沒讓母親來幫忙,跟以前一樣下班後就趕快回家照顧孩子、做好飯等老公回家,他雖然在孩子面前裝作沒事,但有時飯也吃不下,我實在很擔心,我要如何才能贖罪、挽回他的心呢?
閱讀更多
2024-12-31
郭美懿整理
據內政部最新「戶口統計資料分析」,截至2024年8月底台灣65歲以上人口數達441.6萬人,占總人口的18.87%;若成長速度不變,預估明年就會來到20%,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儘管如此,隨著醫療科技進步、養生觀念興起,過去被視為「高齡」的60歲世代,無論是體力或外表都跳脫傳統「阿公阿嬤」或「阿伯大嬸」印象,甚至多數都自認只是「中年人」。在65歲以上國民占總人口29.1%的日本,近日就有一項有趣調查——有43.3%的高齡者不願慶祝「敬老日」,受訪者普遍表示「我還沒那麼老」,其次則是覺得「慶祝敬老日,讓我感覺自己老了!」
閱讀更多
2024-12-31
蘇家宏 律師
一位朋友十多年來跟媽媽兩人相依為命,其他4位兄弟姊妹都已離家打拼。兩年前母親跌倒受傷開刀,每個月開始要支付龐大的醫藥費用以及看護費用。但其他的兄弟姊妹卻對家裡的狀況不聞不問,送出去的訊息不讀不回。朋友想要一肩扛起,但覺得很不甘願?
閱讀更多
2024-12-25
史蒂文.巴列特
不同的市場將對你的技能賦予不同價値。比起你的技能較司空見慣的產業,若雇主或客戶認為你的專業能力很罕見或獨特時,他們會願意支付更高費用。關鍵在於情境——你可以向不同產業提供相同的技能,藉此大幅提升潛在收入。
閱讀更多
2024-12-20
姜振宇
如果父母希望在孩子過度關心外表和身心健康這些事上有所助益,應該做到三件事。
閱讀更多
2024-12-19
郭美懿
冷氣團接力報到,全台有感低溫,劇烈溫差易引發心臟及腦血管疾病,特別是「從被窩起床」、「洗澡前後」及「進出浴室」3瞬間衝擊最大。網路上也流傳一則「冬天洗澡順序」資訊,建議冬天應該依序從「臉+手腳→身體→頭」來洗澡,避免溫差增加心臟與腦血管負擔,真是這樣嗎?對此,國健署澄清並無有實證顯示「洗澡順序」和腦血管疾病有直接 關係 ,反而是短時間過於激烈的環境溫度變化,與腦血管風險較為相關。醫師則建議,若從外頭低溫回到家,千萬別一進門就沖澡暖身,而是等到身體回暖再洗澡,洗完澡之後,立即穿上保暖衣物。另外洗完澡也別直接赤腳踏出浴室,因為從溫暖浴缸或浴室地面一腳踩在冰地板的行為,有可能使血壓瞬間飆升,增加心肌梗塞等猝死風險。
閱讀更多
2/ 30
第 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