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贈與財產

顯示第 1119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9

爸媽把房子和錢都給了弟弟,卻轉頭跟我要扶養費...能不付嗎?律師教你看懂「扶養義務」

tCol 2021-02-23

呂秋遠

爸媽把房子和錢都給了弟弟,卻轉頭跟我要扶養費...能不付嗎?律師教你看懂「扶養義務」

扶養這種事,對於很多人來說很困擾,畢竟要支援別人的收銀,是一件很辛酸的事情。因此,有些基本的法律概念還是要知道,免得被別人賣了,還要幫別人數鈔票。

閱讀更多

年底想婚頭,這招快學!父母贈2160萬元當賀禮、嫁妝「通通免稅」,國稅局教1招合法節稅

tCol 2020-10-19

好險網 / 李瑞瑾

年底想婚頭,這招快學!父母贈2160萬元當賀禮、嫁妝「通通免稅」,國稅局教1招合法節稅

想要贈與子女財產什麼時候最節稅?答案是:子女結婚時!疫情後結婚潮湧現,不少人規劃在農曆年前嫁娶,父母往往想在子女婚嫁時贈送財物當賀禮,在子女婚嫁前後6個月內 贈與財產 ,除了每一年的贈與免稅額220萬元之外(編按:2023年贈與稅免稅額為244萬元),還有婚嫁贈與100萬元免稅額。

閱讀更多

父給子女各200萬,結果被課18萬贈與稅!不想送錢給國稅局,買保單你該懂的幾個節稅細節

tCol 2020-10-06

好險網 / 李瑞瑾

父給子女各200萬,結果被課18萬贈與稅!不想送錢給國稅局,買保單你該懂的幾個節稅細節

父母離世後將財產移轉子女必須注意稅務制度,如果未釐清免稅額規範,很有可能被要求補稅甚至罰款。一位父親分別贈予2名子女一人200萬元財產,想說一年有220萬元贈與免稅額(編按:從2022年起為244萬元),但卻還是被國稅局課18萬元贈與稅。原來是因為每年220萬元的贈與免稅額度,是以「贈與人」送出去的錢做計算,而非每一位「受贈人」收到的錢分別計算。

閱讀更多

財富傳承規劃》幾乎課不到遺產稅、贈與稅?運用8方法,合法節稅、降低稅率

tCol 2020-05-19

鄭惠方(艾蜜莉會計師)

財富傳承規劃》幾乎課不到遺產稅、贈與稅?運用8方法,合法節稅、降低稅率

每年5月你收到稅單會不會心痛?你會不會想要少繳點稅?多數人年年心痛、年年疑惑,但是從不採取行動。本文解決你陳年的「痛」和「疑慮」,讓你知道個人所得稅制是怎麼一回事,也讓你知道如何合法正確的節稅!

閱讀更多

【贈與財產】寵兒不孝,已贈與的房產如何要回?

tCol 2019-10-24

賴佩霞律師

贈與財產 】寵兒不孝,已贈與的房產如何要回?

住於新北市的李母,為讓獨子未來生活無憂,花了500萬元在新北市中和區買下一間房子給兒子,沒想到兒子成年後不僅未扶養她,還不時向她伸手討錢,去年更揚言要將她趕出家門,甚至出言辱罵「妳可以自殺了」、「每年鬼節都要燒死妳」、「該死的東西沒有死」「X妳媽,妳下輩子是妓女」等語,李母憤而向不孝兒提出撤銷贈與訴訟;新北地院判獨子須返還母親500萬元,全案仍可上訴。

閱讀更多

她贈與財產給子女,生病只剩1個女兒願負擔!贈與財產給家人,能拿回來嗎?

tCol 2019-09-04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贈與財產 給子女,生病只剩1個女兒願負擔! 贈與財產 給家人,能拿回來嗎?

新聞中常看到父母贈與、分配財產給子女後,子女反悔曾經對父母的奉養承諾,導致父母贈與、分配財產後需要用錢,因而不得不向子女提告要求撤銷贈與取回財產的案例。

閱讀更多

母親一過世,妹妹竟告我要分遺產,1例子告訴我們:你我的付出,到底價值幾分?

tCol 2019-09-04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母親一過世,妹妹竟告我要分遺產,1例子告訴我們:你我的付出,到底價值幾分?

編按:擔任長時間照顧者的妹妹,在母親過世後怒告王先生,爭取鉅額遺產分割;然而,這筆遺產,是他母親在生前,另外贈與給王先生的遺產。是什樣的原因,讓妹妹急欲爭取遺產分割?這個故事,期盼未來每一個家庭,都能在照顧、遺產分割上,能妥善安排,家和萬事興;也讓人省思,家人之間的照顧與付出,到底價值幾分?

閱讀更多

失智父一過世,竟發現財產全被贈與後母!避免家人財產被移轉,要聲請監護宣告

tCol 2019-08-21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失智父一過世,竟發現財產全被贈與後母!避免家人財產被移轉,要聲請監護宣告

編按:陳董名下有不少財產,包含不動產及公司股份等財產。不料他失智後,兒子宣稱,財產被紅粉知己透過財產贈與轉到自己名下,財產早已所剩無幾。紅粉知己反駁,「這些財產都是我先生為了照顧我的後半輩子,才贈與給我的!」

閱讀更多

退休後,千萬別被錢綁架!可幫子女「小錢」、別隨意給「大錢」,劃清界線才能開心花

tCol 2019-04-10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退休後,千萬別被錢綁架!可幫子女「小錢」、別隨意給「大錢」,劃清界線才能開心花

老了之後,對錢能看開的人,應該都是經濟無虞的人。對錢看不開的人,可能很有錢,也有可能沒有錢。​我的基本態度是先善待自己,行有餘力再為子女著想,但很多人卻反過來,事事先想到子女,剩下的才給自己。

閱讀更多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