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0
康哲偉
編按:作者曾擔任知名職場雜誌副總編、財經管理雜誌副主編,在邁入中年,全力拚搏事業之際,卻遭逢父親意外跌倒,短短一年,時年79歲的父親由健步如飛到二度跌倒臥床,全職照顧的母親也因心神、體力不繼出了車禍,於是家人分工、醫療、 財務 、看護與法律等問題紛沓而至。父親逝去後,他決定分享自身經歷,企畫這本給上班族看的「知老小百科」。
閱讀更多
2024-11-20
蔡曉萱、郭美懿
知名媒體人范琪斐8月驚傳與美籍丈夫離婚,10月初正式完成手續,歷經3個月沉澱,她近日首度揭露婚變過程,表示最壞的狀況不是離婚後一個人,而是整天想著他在哪裡、是不是跟那個女人在一起?正是這樣的體悟,讓她明白必須快刀斬亂麻,當他成為前夫之後,「你愛幹嘛就幹嘛,關我什麼事?」
閱讀更多
2024-11-18
周冠男
散戶投資人喜歡高股息或高收益金融商品是全球性現象,不是台灣投資人獨有的迷思,投資標的配發現金收益時,投資人會非常「有感」,畢竟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相較於股票、債券、選擇權和期貨等每天本金大幅震盪、搞不清楚到底有沒有「賺到錢」的金融商品,投資高股息或高收益金融商品能收到現金的感覺真是太美妙了。這正是心理偏誤的具體呈現,為什麼一定要拿到現金才是有賺錢,難道股票和債券帳戶裡還沒變現的錢不是錢嗎?
閱讀更多
2024-11-14
周冠男
荷蘭歷史學家羅格.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指出,如果把現代人類出現的歷史化為六十分鐘,農業只出現在最後兩分鐘(3%的時間),而前面五十八分鐘(97%的時間)人類都處於採集和狩獵的漫遊全球生活狀態。野外求生充滿各式各樣危險因素,例如野獸、天氣、食物來源與地形等,所以貪婪與恐懼是人類演化過程中影響決策及行為最重要的因素。
閱讀更多
2024-10-30
且慢基金投資研究所
對大多數人來說,理財是伴隨一生的重大工程。在人的一生中,消費是相對穩定且貫穿始終的,但在不同時期,因為受到不同 財務 狀況、生活重心的影響,收入與支出通常是會有較大波動的。因此,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理應要有不同的理財規劃。從單身到成家立業再到退休養老,每個時期的 財務 規劃,都需要根據個人或家庭的不同特點,結合當時的收入和開支,合理分配消費、儲蓄及投資資金,這樣才能既保證生活需要,又可使節餘的資金有效保值、增值。
閱讀更多
2024-10-22
今周學堂
現今社會有許多人看似擁有高收入,過著光鮮亮麗的生活,但其實可能陷入了「精緻窮」和「月光族」的 財務 困境。存不了錢除了收入有限、慾望無窮,也因為物價房價高漲,長遠的 財務 規劃太遙遠,還不如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和享受的心態所影響。結局就是沒有足夠的存款或資產, 財務 壓力迎面而來。其實,這些問題與 財務 管理能力,就是「財商」的高低。
閱讀更多
2024-10-15
小虎文
「我就是不勇敢,才敢放下。」 財務 專家郝旭烈曾是台積電、力晶半導體等科技業的高階主管,卻在43歲那年健康拉警報:睡不好、吃不下、嚴重胃痛,讓他警覺:命與錢到底哪個重要?他說選擇離開,是「不得不的痛苦」,但沒有名片之後,卻迎來更精彩的第二人生,「我們以為的『放下』,其實是『放上』。」
閱讀更多
2024-10-11
郭美懿
藝人侯昌明與妻子曾雅蘭育有1子1女,兩個孩子將陸續出國留學,預估4年大學就要花掉夫妻倆3000萬元,讓侯昌明感嘆:「真的要再努力賺錢。」不過,曾雅蘭因自律神經失調導致健康頻出狀況,先後停調電商服飾、生技產品副業。而侯昌明則透露,現階段讓太太健康是他的首要目標,「讓她完全過那種少奶奶的生活,我都OK。」
閱讀更多
2024-10-03
郭美懿
我有個朋友是長媳,因為協助先生照顧公婆,必須介入整個家族為照顧產生的紛爭,她要跟夫家做協調,也要跟自己家裡人做協調,「公婆老了,父母也老了,她一個人照顧4個老人家,然後她身體就垮了!」這是普華家事與高齡權益部門主持律師賴芳玉好友的親身經歷,「我們都來到這個年紀,或者是我們的父母也來到了這個年紀…當父母老後,我們到底該怎麼孝順我們的父母?」
閱讀更多
1/ 30
第 1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