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0
康哲偉
編按:作者曾擔任知名職場雜誌副總編、財經管理雜誌副主編,在邁入中年,全力拚搏事業之際,卻遭逢父親意外跌倒,短短一年,時年79歲的父親由健步如飛到二度跌倒臥床,全職照顧的母親也因心神、體力不繼出了車禍,於是家人分工、醫療、財務、看護與法律等問題紛沓而至。父親逝去後,他決定分享自身經歷,企畫這本給上班族看的「知老小百科」。
閱讀更多
2024-11-08
蔡曉萱 整理
全台約有500萬人一生中至少出現過一次蕁麻疹,其中高達16萬人受慢性蕁麻疹所苦。醫師提醒,若症狀持續超過6週,極可能是慢性自發性蕁麻疹,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引發 憂鬱 、焦慮等心理問題,應及早就醫診治。而現在不只能靠西醫緩解蕁麻疹症狀,也能搭配中醫調理,擺脫反覆發作的困擾。
閱讀更多
2024-11-05
恩蔵絢子
能夠讓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痊癒的藥,至今還找不到。不過,能夠延緩病情的藥,應該是有了。那些藥既然能夠延緩病情,也是目前在治療上的唯一選擇,所以我們在醫院拿了藥,並且決定讓母親服用。在醫院判定母親確實得了失智症後,我在回家的車上思考著:我們還能做些什麼,雖然無法治癒,但我們應該還能做點什麼吧?
閱讀更多
2024-11-01
卓良珍
目前臺灣對失智症的診療,以「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門診為主。由於失智症是一種症候群而非單一疾病,為了找出原因,醫師通常會探究以下問題:
閱讀更多
2024-10-22
金熹暻
「老處女一詞消失了。」這是我在二○二二年七月瀏覽網路新聞時吸引到我的標題。新聞說以負面方式形容大齡不婚女性的「老處女」一詞在新聞標題中漸漸減少,現已不再使用。
閱讀更多
2024-10-18
蔡曉萱 整理
秋冬來臨,不僅氣溫驟降,許多人的心情也隨之低落,這種依循季節轉換而出現與消失的 憂鬱 症類型,被稱為「季節性情緒失調」,因多發作於秋冬,所以也被稱為「秋/冬季 憂鬱 症」。秋冬日照時間較短、氣溫較低,容易引起情緒低落與 憂鬱 症狀,患者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與樂趣、易怒、昏昏欲睡,甚至渴望碳水化合物、體重上升。心理師建議,這時候可以建立自己專屬的「情緒保健箱」,也可以透過飲食調整,度過秋冬的情緒低潮期。
閱讀更多
2024-10-18
林靜君談心室
「我兒子快30歲沒有談過戀愛,之前一直在換工作,跑外送被我罵,後來乾脆不出門,整天在家打電玩,連倒垃圾都不去。對他軟硬兼施溝通無效,他說自己就是爛不要管他。現在完全不和父母談話。朋友建議我要狠心一點把他趕出去,斷金援讓他獨立,可是我擔心這樣他會一蹶不振,萬一變成遊民就糟糕。我自問是個盡責的媽媽,先生也很勤奮,很難過怎麼會養出別人眼中的廢人,覺得自己這一生好失敗。」
閱讀更多
2024-10-14
黃靖文
我國《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9年1月上路,是亞洲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法律,5年多來累積8萬多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只是,若以我國成年人數來推算,簽署比率還不到1%。《病主法》最大推手、前立委楊玉欣,本身受罕病所苦。她說明,人生充滿無常,我們都會無法預期何時遭逢意外,在意識清楚時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是立刻要做的事」。她認為,接受、拒絕醫療行為是基本人權,政府應全額補助預立醫療決定的諮商費用。前身為病人自主研究中心,現在於第一線推廣預立醫療決定的為愛前行基金會副執行長邱宇晨坦言:「在台灣,即便是年過六旬的退休族,都認為自己離生死議題還很遠,更遑論年輕族群。」(原文刊載於2024/8/20,數據更新時間為2024/10/14)
閱讀更多
2024-10-11
郭美懿
藝人侯昌明與妻子曾雅蘭育有1子1女,兩個孩子將陸續出國留學,預估4年大學就要花掉夫妻倆3000萬元,讓侯昌明感嘆:「真的要再努力賺錢。」不過,曾雅蘭因自律神經失調導致健康頻出狀況,先後停調電商服飾、生技產品副業。而侯昌明則透露,現階段讓太太健康是他的首要目標,「讓她完全過那種少奶奶的生活,我都OK。」
閱讀更多
1/ 30
第 1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