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0
楊雅馨
更年期是每位女性必經階段,從四十歲開始到五十二、三歲,甚至更久!緩解更年期症候群,究竟能不能補充荷爾蒙?飲食、生活上又可以做哪些調整?
閱讀更多
2024-01-05
照護線上
「這位年輕人雖然才30多歲,但因肥胖的關係,已有高血糖、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廖國盟醫師指出,「為避免併發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病,我們建議他積極接受治療,在控制血糖、血壓的同時也保護器官,及早把體重減下來也能降低中風風險。」
閱讀更多
2024-01-04
郭美懿
「鬼故事大師」司馬中原今(1/4)日驚傳因急性肺炎病逝,享耆壽90歲。據司馬中原的兒子向媒體表示,他是在散步時摔倒,入院評估打鋼釘卻出現心跳停止,才發現感染急性肺炎。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蘇一峰指出,老人家因免疫力差、呼吸能力退化,即使罹患肺炎,也經常不會出現「發燒」、「咳嗽」等典型症狀,往往因意識改變、人變喘、嗜睡虛弱、甚至跌倒,就醫後才發現是肺炎,因此長者出現上述症狀,一定要提防。
閱讀更多
2023-12-22
NOW健康
冬天天氣冷是腦中風好發季,想要及時搶救患者,民眾一定要記住「FAST」口訣,利用「微笑、舉手、說你好」檢測前兆,把握黃金3小時內送醫!中風是容易復發的疾病,若患者還有 三高 、糖尿病等慢性病,應按時用藥控制,日常飲食忌油忌鹹,以免血壓持續飆高。
閱讀更多
2023-12-21
郭美懿
入冬最強冷氣團襲台,北部今晨低溫僅9度,但中央氣象局預報會越晚越冷,新北、基隆及新竹局部地區更有6度以下低溫發生的機率。天氣急凍易誘發心臟病、急性中風,臉書粉專「急診男爸one」表示,光是週二(12/19)短短1個多小時,就送來3個腦出血患者,示警未來幾天氣溫持續下探,腦血管與心血管疾病的病患就醫人數,「應該也是會直線上升」!其實受輻射冷卻效應及冬季晝短夜長影響,「清晨5~6點」及「晚上8~9點」是最容易引發血管收縮、血壓變化的危險時段。國健署提醒,如果習慣晨運,建議低溫時期晚點出門,並注意自身保暖,以漸層式穿著隨溫度變化穿脫,維持體溫穩定。而且運動前一定要充分暖身,適度補充溫熱開水,增加身體血液的流動性,最好結伴運動,相互照應。
閱讀更多
2023-12-15
劉秀枝
兩位朋友自費接受高階健檢後,分別傳來腦部磁振造影(MRI)的影像,問我的意見。一向活躍的A女士八十歲,沒有 三高 或失智,被告知「大腦有白質病變」。她問:「是什麼意思?需要服藥嗎?」
閱讀更多
2023-11-15
劉秀枝
讀醫學院時,我對細胞的「不正常增生」(即癌症)與「凋亡」(即退化)特別好奇,很想探究這兩種生命極端的奧祕。半世紀後,銀髮族的我看著癌症的治療突飛猛進,從手術、放射線治療、化療、標靶療法與免疫治療等,不斷推陳出新,讓不少癌症能被治癒或控制。相反地,阿茲海默症的藥物研發雖然蓬勃,常以為會有突破,結果療效卻不如預期,因此目前仍僅止於症狀治療。
閱讀更多
2023-11-03
翁申霖 整理
台灣腎臟醫學會曾警告,國內每8位成人就有1人可能患有腎臟病;根據統計,台灣有超過9萬人是洗腎人口,居全球第一,腎臟病成為台灣的「新國病」,同時也令台灣成為洗腎王國,洗腎人口總數超過美國、新加坡等國家。而發展為腎臟病的成因,與生活習慣、飲食方式息息相關。對此,腎臟權威洪永祥點名5大深受國人喜愛的國民美食,包括水餃、鍋貼等包餡食物,其實都相當傷腎,洪永祥提醒,一不注意就會讓腎功能大幅往下掉。
閱讀更多
2023-10-27
中時新聞網 施春美
大陸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因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今晨於上海逝世。根據台灣衛福部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共計2.3萬人死於心臟疾病,平均約22分鐘就有1人。健保署指出,心臟病發作危險因子共有8項,例如 三高 患者,未來得到心臟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心臟病發作時,患者常會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等症狀,這時就必須警覺並及早就醫。
閱讀更多
2023-10-20
NOW健康
入秋後氣溫逐漸轉涼,早晚的溫差甚至高達10度,然而,氣溫的劇烈變化對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容易影響血壓的穩定度,血管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因承受不住劇變而導致相關病變,其中尤以中風的風險最不容小覷。
閱讀更多
7/ 30
第 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