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保單

顯示第 25126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74

沒了18% 靠這3招賺回退休金!

tCol 2017-08-03

今周刊編輯團隊

沒了18% 靠這3招賺回退休金!

6月27日的公教人員年改通過後,緊接著,預料軍職人員退撫、勞工勞保年金的修法草案也將陸續過關。

閱讀更多

賺回退休金

tCol 2017-08-03

歐陽善玲、林心怡、張道宜、沈瑜

賺回退休金

公教人員年金改革通過,勞工的勞保改革箭在弦上,這是年金制度邁向長治久安的第一步,也是全民建立理財習慣的契機。根據國外年金改革經驗,只要加強理財素養,建立正確策略,不但能夠輕鬆彌補失去的退休金,照樣享受樂活退休,建立一生受用的理財力,甚至能讓你的財富比年改之前更加值。

閱讀更多

公教必懂》別急著補缺口  要讓缺口不再擴大 達人親授  理財新手3堂必修課

tCol 2017-08-03

歐陽善玲

公教必懂》別急著補缺口 要讓缺口不再擴大 達人親授 理財新手3堂必修課

對不擅長理財的公教人員來說,年金改革後,要透過投資來補足退休金短缺部分,真的做得到嗎?國內一流的財管銀行及證券公司,提出最實用、最可行的理財方案,只要踏出第一步,就會發現彌補缺口,沒想像中困難。

閱讀更多

被檢查出癌症,我的癌症險能幫上忙嗎?6面向教你築起抗癌防火牆

tCol 2017-07-07

小花平台保險+

被檢查出癌症,我的癌症險能幫上忙嗎?6面向教你築起抗癌防火牆

2015年,陳立宏確診為腦癌第四期,2017年6/21日他不幸病逝台北榮總。有人說:陳立宏的罹癌情況,即使買了保險也無法負擔。其實,只要懂得進行 保單 規劃,是能轉嫁風險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保險該怎麼買,才能成功轉嫁癌症風險?六個面向,讓小花平台保險顧問為你細說分明。

閱讀更多

另一半走了,變更保單要保人一定要這麼麻煩?

tCol 2017-07-07

小花平台保險+

另一半走了,變更 保單 要保人一定要這麼麻煩?

阿祥是一家之主,也是主要經濟支柱,剛結婚時就以自己為要保人以及被保險人投保,後來也以自己為要保人幫太太秀玲和2個孩子大寶、二寶規劃保險,除了基本的醫療險外,也投保增額壽險當作孩子的教育基金,希望長大後就有一筆錢可供他們深造進修。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後來阿祥罹患了癌症,不久就撒手人寰了。秀玲強忍悲痛處理完阿祥後事時,還得處理保險問題,保險業務員在辦理阿祥 保單 理賠的同時,也告知她:每份 保單 都需要她和孩子都簽聲明同意書才能把要保人改成她,而2個孩子都在外地讀書,2-3個月才回來一次,想到要花時間精神處理這個問題,她就傷透腦筋,一定要這麼麻煩嗎?快來聽聽小花平台保險顧問怎麼說!

閱讀更多

便宜3成免體檢  銀髮族、近貧族瘋搶 小額終老險超夯  誰才最需要?

tCol 2017-06-29

沈瑜

便宜3成免體檢 銀髮族、近貧族瘋搶 小額終老險超夯 誰才最需要?

今年二月開賣的小額終老保險迄今已賣出十一萬張、保費逾十二億元,為什麼能賣這麼好?你需要買嗎?

閱讀更多

省思齊柏林事故:高危險職業族群保險怎麼保?

tCol 2017-06-21

小花平台保險+

省思齊柏林事故:高危險職業族群保險怎麼保?

2017年6月10日,《看見台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與助手陳冠齊、機師張志光在拍攝《看見台灣ll》過程中,不幸因為直升機墜毀而罹難。齊導用影像和影片記錄了對台灣的熱愛,他的驟逝除了讓人惋惜痛失一位關心台灣的人才外,也點出了高危險職業在保險上所面臨的問題。你的工作危險嗎?該如何投保呢?小花平台保險顧問帶你一起審視!

閱讀更多

退休不當下流老人,夫妻至少要存600萬

tCol 2017-06-20

今周刊整理

退休不當下流老人,夫妻至少要存600萬

「擔心未來會成為『下流老人』嗎?」《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拿這個問題,去問了分散各年齡階層的1060位民眾,結果發現:年紀愈長,愈不怕成為下流老人,青壯世代,反而對於下流的命運更加惶恐。

閱讀更多

三十、四十、五十歲的搶救老後大作戰

tCol 2017-06-20

施禔盈

三十、四十、五十歲的搶救老後大作戰

這是一個愈來愈老的世界,你有可能活超過九十歲,如果以目前退休年齡六十歲計算,退休後的日子可是「落落長」。這「落落長」的生活開銷,你準備好了嗎?如果漠不關心,那恐怕要淪為「老後難民」了。

閱讀更多

獨家調查》低估所需退休金、不敢期待過好日子  理財只求保本  台灣人退休不好過

tCol 2017-06-20

林心怡

獨家調查》低估所需退休金、不敢期待過好日子 理財只求保本 台灣人退休不好過

即使退休年金給付被大砍,但德國人仍然對退休生活保持樂觀想像;反觀台灣,據《今周刊》與世新大學合作的「國人退休理財規畫大調查」結果,由於對退休生活的期待消極,也讓理財行為出現了致命的「保守病」。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