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後才明白,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很多教養模式要打掉重練!因為他需要更多尊重和自由

熟齡後才明白,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很多教養模式要打掉重練!因為他需要更多尊重和自由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他們的言行舉止都會輸出父母過往教養的輸入。

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會變成一種特別的生物,產生很多莫名其妙的改變,不再是那個父母說什麼就做什麼的小孩。

 

例如,孩子原本小時候都很喜歡幫忙的,但是到了青春期,他們的荷爾蒙改變了,他們忙著探索與發展自己,他們的世界也會從原先關注家人的動向,變成眼中、心中只想到自己的人,他們的世界是「我最重要」。如果你沒有提醒他注意到家人的需求,他真的沒辦法想到這麼多,因為這是大腦慢慢發育的進程,讓孩子要從家庭的群體走向個體的分化。如果父母需要幫忙,真的不要等孩子自己發現,而要說出來,告訴孩子去做。先從「叫得動」開始,才會讓他們慢慢變主動。

 

「叫得動」之前要先教

 

在哥哥祐亨還在讀國一時的某天,我們一家四口去大賣場買生活用品,我把私人東西放進車子時,發現兩個兒子已經坐進車內。我對他們說:「以前你們年紀小,爸爸媽媽要你們先進到車子裡等我們放東西,現在你們年輕力壯了,要幫忙把東西放進車子裡。」

 

哥哥表示:「媽媽,妳之前沒有說。」

 

我說:「對!我之前沒有說,但媽媽今天說了,下次要記得幫忙!」

 

那時尚在讀小五的弟弟則告訴我:「媽媽,我們剛才在弄停車券的事。」

 

我說:「好,謝謝你們幫忙弄停車券。但下次記得要幫忙把購買的東西放進車內,這樣大家一起做比較快,就可以早一點回家。等一下到家也要記得幫忙提東西上樓喔!」

 

青春期的孩子很怕說教,但是需要提醒與讚美。當他們幫忙了,要記得表達謝意;當他們沒注意到需要幫忙的地方,也要父母適時及適度地提醒。

 

回到家先生停好車,他們兩兄弟上上下下跑了兩趟,才把採買的東西全部從一樓搬上二樓,接著跟我一起分類,擺放到固定的位置。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到了青春期很難相處。的確,這個時期孩子常常變來變去的情緒就如春天的天氣般不穩定,他們忽晴忽雨忽熱忽冷的態度,會讓父母很害怕被孩子突發的情緒傷到,我也時不時會無辜踩到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地雷,有時也只能先逃離求保命。

 

但該教孩子的還是得教,該溝通的還是要溝通,不能只覺得孩子已經長大了,應該自己要會、要懂。

 

父母不要直覺認為孩子知道「該怎麼做」

 

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很多教養模式要打掉重練,找到新的動態平衡。因為他的世界以自我為圓心,需要更多的尊重和自由;但同時也需要父母適時提醒與引導,他才可以在身心靈最混亂的時刻,還是走在正向的路上,發展與發揮自身的能力與存在價值,並對自己的個體性負責與付出,長出完整的自己。

 

當你需要孩子幫忙,就直接開口。他也許會跟你說:「很煩耶!」你就說:「對!我也覺得很煩,但現在我需要你的幫忙,雖然很煩,但我們還是要把事情做好。」被要求幫忙,每個人都可能會產生情緒,我們可以接受彼此都有情緒,但「事」還是要做,這就是生活上的課題分離。

 

生活中有太多的細瑣、煩躁,甚至突發狀況,不是我們能幫孩子擋掉的,孩子越大越要接受生命中許多的幽微與細節,而不是都讓大人幫他遮風擋雨,以為生活理所當然要風和日麗。

 

讓孩子學著偶爾把眼光放在家人的需求之上,他才會漸漸主動多參與家庭生活的互動,更精進日後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與自信。

 

哥哥念高中後,我們要出門打牙祭時常常是讓他先找餐廳預約訂位,偶爾他也會下廚做菜給家人品嘗,他們兩兄弟也習慣幫忙搬東西做體力活。哥哥在成為台大新鮮人前的高三暑假,我們全家去義大利旅行期間,要處理退稅的事情就都交給他處理。

 

孩子養越大真的會越能幹,但平常一定要多讓他練習做,才能在練習中累積經驗和解決事情的能力。有一個方法能減少請求孩子幫忙時被拒絕,就是先問他:「現在有空嗎?」或是先預約孩子的時間,告訴孩子何時需要他的幫忙,一方面讓他先有心理準備,另一方面孩子也會覺得自己的時間有受到尊重。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家有中學生的解憂之書:在教養與升學之路,讓親子作家╳台大優等生一起成為青少年的陪跑員》,時報出版,尚瑞君, 林祐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