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只能回婆家?每年「到哪圍爐」吵不停…心理師:別把輸贏當愛的表現,這樣「喬」出好關係

除夕只能回婆家?每年「到哪圍爐」吵不停…心理師:別把輸贏當愛的表現,這樣「喬」出好關係

農曆年快到了,「去哪裡圍爐」是否也成為你或妳的困擾?

為什麼一定要去婆家圍爐?為什麼不能回娘家過年?好想在春節帶著孩子出國,長輩卻堅持一定要在老家團聚才叫過年……都什麼時代了,為何還要這般守舊?

除夕圍爐不過一頓飯,豐不豐盛是其次,倒是去哪裡吃,更像是家庭關係中各自立場的另類角力。也因此,只要是自己的「想要」被忽略、或不被重視時,我們很容易覺得被攻擊!而「反擊」,也就成為夫妻吵架的開始。

 

傳統華人文化的沈浸式影響,使得男性仍被視為家庭的主軸,儘管世代的變化已在50歲以下族群有更多展現,我們變得更有彈性,更能尊重每個不同的個體,但回到華人「家」的狀態時,個體卻往往變得越來越小。

 

但別忘了,我們依循著傳統,也在發展著自己;我們尊重傳統,但關係的維持,更需要與時俱進。其實「去哪裡圍爐」是假議題,這是一個家庭溝通的模式,只是在重要節日時更容易展現而已。

 

所以若想跳脫「到底要去哪裡圍爐」這個死循環,就應該從夫妻間的溝通模式來著手,或許就有機會鬆綁彼此拉扯,因為越瞭解彼此,關係才越有機會穩定。

 

對於在圍爐時要去哪?可以從嘗試著從瞭解彼此的基礎來展開討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保持開放討論的態度。

 

就算伴侶間不同意彼此的想法,也不代表對方就在攻擊自己,因為如果把輸贏當成是愛的表現,那在關係中就很辛苦了。

 

延伸閱讀:

中秋除夕端午,不回娘家也不去婆家!我總用1招化解,沒有遺憾地兼顧孝順公婆和爸媽

 

表達彼此心情,別讓溝通變吵架

 

好比談到過年,許多先生常會說:「我們是大家庭,除夕就是要在一起,如果太太不在身邊,很難看欸!」太太則委屈:「我就沒有家庭嗎?我也想要回我家看我爸媽啊!」

 

上述對話看起來只是討論彼此文化背景,情緒卻常直接往心裡去,讓所謂的「溝通」一不小心就演變成開始吵架。

 

所以在開展這個話題時,彼此不妨先深呼吸一下,再開始講講自己真正的想要吧。

 

「我好想全家一起,這對我來說很重要,是幸福跟祝福,我也想要讓其他人感受到家的感覺。」

「我的家庭觀念,就是在重要節日時大家團聚,這樣是幸福。」

「妳也是家的一份子,所以我也想要妳跟我一起。」

 

伴侶之間應該是可以表達最親密想法的,談情說愛不只是感情,同樣也包含心情。

 

 

所以當我們可以互相了解彼此的心情跟想要,那麼彼此的抗爭或許就會有機會展開不同的變化。

 

「我也很想要看看我的家人,今年剩下爸爸一個人在家,我身為女兒好想要去陪他。」

「每年除夕都要在廚房站一天,真的好累。」

「我知道初二就回娘家,但今年我真的好想跟你還有孩子一起出去玩。」

 

瞭解彼此才有共識,「喬」出好互動

 

當我們越來越了解彼此的需要,才有機會彼此產生共識,這也是華人社會「喬」的意涵。「喬」是一種互相了解,是一種互動,是人際的互相往來,並不是只有單方面的聽從或壓抑。

 

夫妻關係也是如此,彼此瞭解了對方的需求,才有可能跳脫出「你錯我對」、「你不尊重我,又是我一個人扛起所有」的感受。

 

最後,除夕夜是否要一起圍爐?這件事本來就不是一個硬性規定,而是我們對許久不見的親人的一個連結,是「奇蒙子」的問題。退一步來說,就算這次仍跟往年一樣回婆家圍爐,那在「喬」的過程中,是不是初二或下次就可以去另一半想要去的地方呢?

 

過年是一個特殊的時節,但夫妻間能愉悅地共度365天的每一天,互相依靠前行,不才是夫妻在一起的好處之一嗎?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