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公教爸媽送孩子出國留學,10年耗盡2千萬「退休金被吸乾」:重金栽培兒女,不一定能回本

軍公教爸媽送孩子出國留學,10年耗盡2千萬「退休金被吸乾」:重金栽培兒女,不一定能回本

編按:本文作者金美敬(김미경)被譽為「夢想導師」,她經營的Youtube頻道MKTV訂閱人數170萬。到45歲為止,她也不過是個無名講師。每天都在寒酸的人生成績單和不確定的未來前動搖。正因如此,她比任何人都還了解現今30到40多歲的人所經歷的憂鬱與不安,並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40歲並不是結果,而是「過程」。《40歲起的人生課》是她親身體驗後,早一步領悟的40歲功課,也是百歲時代的新人生註解。

 

大概三年前,我在大學同學會見到南洙時,發現他與過去判若兩人。南洙是高階公務員,他的妻子是高中老師,兩個女兒則在國外留學。

 

幾年前,南洙還是眾人欣羨的對象,現在卻是憂愁滿面。一直喝著悶酒的南洙沮喪說道:

 

「再過幾年,我就60歲了,真不懂孩子的書怎麼都讀不完。我到底要幫她們到什麼時候⋯⋯」

 

「你家老大不是畢業了嗎?她不想上班嗎?」

 

「她之前在幾個地方實習過,可是她說相關領域至少要讀到碩士,大學畢業是不夠的,所以問我可不可以再多幫她一下。她都這麼說了,我實在不好拒絕。但幾天後,今年要畢業的老二也打給我,說自己要繼續攻讀碩士。那天晚上,我真的忍不住哭了⋯⋯美敬,我究竟該怎麼做呢?」

 

源源不絕的後援陷阱

 

看著他半白的頭髮和消瘦的臉頰,我不禁嘆了口氣。身為肩負子女夢想與未來的家長,他的眼前滿是重擔。

 

南洙夫妻從以前就對子女教育特別熱衷。女兒們升國中時,一個送到美國,另一個則送到英國。所幸她們沒有辜負父母的期許,學業成績都相當不錯。問題出在學費和生活費,美國已經很誇張了,英國的物價更是高得嚇死人。每當匯率波動時,南洙夫妻的帳戶餘額就會跟著波動。

 

這10年來,南洙夫妻在女兒身上花的錢早已超過10億韓元(約合台幣2400萬),兩個人的薪水有70%以上是教育費用,剩下的只有一間小小的房子和年金。

 

本來以為孩子經濟獨立後,他們可以在退休前3年存一點錢,但現在這些錢看起來都得拿去繳孩子的研究所學費。

 

他的兩個女兒自私嗎?我覺得不能這麼說。沒有幾個小孩知道父母賺錢有多辛苦,畢竟他們按時收到零用錢和學費,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很難得知父母的經濟狀況。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小孩都不清楚父母的狀況了,遑論生活在他鄉的小孩?每個月都有收到匯款,通話時父母永遠說自己過得很好,他們不可能知道父母的生活有多艱困。

 

身體和心理上的遙遠距離,讓小孩無法體會父母的處境和感受,他們終究會變得自私,這再自然不過。因此,兩個女兒說要讀碩士並非沒有道理。

 

然而,父母要是突然拒絕後援,小孩會難以接受這個情況。他們很有可能認為這是在否定自己,因而受到傷害。

 

此時,父母如果把忍了10年的話全說出口,對小孩說:「你知道為了幫你繳學費,我們這段時間是怎麼過的嗎?」小孩勢必也會反駁。

 

「我有說要去留學嗎?還不是爸爸媽媽一廂情願。我當時根本不會說英文,還要想辦法和陌生的外國小孩相處,你們知道我有多辛苦嗎?」

 

基於一定要獲得好成績的壓迫感,小孩的壓力不輸辛苦送他們出國的父母。尤其是從小離開父母、獨自在異鄉長大的小孩,內心往往更脆弱,生活也會過得更辛苦。

 

事實上,我周遭有很多從小出國留學的小孩都苦於憂鬱症。20多歲的小孩尚未完全長大,也沒有什麼成績,父母卻說不再提供後援,見到對方時自然只會感到心疼、抱歉。

 

南洙夫妻有公務員退休金,情況還不算太差。為了送小孩出國留學,花光養老金的人不在少數。

 

我有個同學離婚後,依然一邊當家教一邊支付子女留學費用。但他沒有錢買機票,所以不能去美國看兒子。對他來說,根本沒有所謂用在自己和自己未來的資金。已經60歲的他,實在太孤單了。

 

這就是把絕大部分財產花在教育子女的結果,世界上有比這麼做更危險的投資嗎?

 

熱門新聞

SBL吳季穎賭博打假球、每場贏快50萬!25萬交保逐出球壇永不錄用…秘戀汽車集團小公主?公司回應了

 

如果不想讓投資淪為賭博

 

我時常告訴養家餬口的40多歲家長,教育費終歸只是教育費,把生活費挪作教育費很危險。

 

教育費最多不應超過家庭預算的30%,以這種條件把書讀好、成長茁壯的小孩才是真正的人才。花費90%的小孩無法靠讀書得到成功。金錢或許可以短暫使他們像個人才,但是無法長久。

 

就算是自己的小孩,你也要冷靜判斷。假如子女不值得繼續投資,就應該盡快認賠出場。很多父母捨不得過去投入的費用,覺得再撐一下就可以得到成果,無法輕易收手,甚至連事業資金也拿來當教育費。到最後,子女教育成了一種賭博。

 

無論小孩看起來多優秀,也不要貿然期待他們會變成比你更好的人,照顧你一輩子。對年幼的子女來說,他們有什麼理由,非要變得比你更成功呢?

 

子女通常要到40歲左右,收入才會和你現在差不多。等到那個時候,他連照顧自己的小孩都很吃力了,要如何撫養父母?

 

假使這項投資失敗,你也不能埋怨小孩,更不能叫他們把錢吐回來。因此,投資太多教育費用,怎麼看風險都很高,甚至會搞砸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神奇的是,相較於投入大筆教育經費、被當成寶貝養大的小孩,沒花多少錢、靠自己努力長大的小孩多半更照顧、孝順父母。

 

由於他們的自尊感高,當他們發現父母力不從心時,就會分享自己的力量。換句話說,他們深知父母有可能需要照顧。

 

然而,砸錢養育的小孩受到父母管控的時間較長,自尊感相對低。因此,他們就算長大成人,照樣會仰賴父母,繼續接受援助。

 

別讓學費引發黑字倒閉

 

上課的時候,我都說結婚等同「創業」。兩個「大股東」聚在一起,成立「總公司」,然後生出「子公司」。

 

承擔家庭命脈與未來責任的大股東必須冷靜評估財務狀況,決定自己該投入大量本錢長期投資子公司,或是投資能馬上獲利的總公司。假如過度投資子公司,總有一天會耗盡總公司的資金。

 

多數40多歲的人在子女的教育路上迷失方向,引發「黑字倒閉」。有夢想與能力的人錯將資金全用在小孩身上,沒有投資自己,結果走上破產一途。

 

投入大筆教育資金,卻得不到好結果的根本原因在於,家裡少了一個規畫長期策略與願景的 CEO。

 

子女顧著做父母交代的功課,沒有餘力思考未來。為人母的,注意力也全放在期中考、期末考等六個月內的短期成果,不曾想過子女的未來,以及10年後這個家會變成什麼樣子。

 

為人父的,則不得不聽從妻子的決定。倘若想對妻子堅不可摧的教育哲學提出質疑,必須先弄懂教育趨勢,還要熟悉各種未來變化,但他們根本沒有時間這麼做。

 

縱然是一家之主,在外面也呼風喚雨,回到家還是會當個旁觀者,選擇不和妻子起衝突。因此,家裡沒有人能預料到十年後的事。

 

企業進行投資前,一般都會對投資對象進行無數次的調查和研究。可是我們竟然冒著極大的風險,盲目投資連資金能否回收都難以確定的子公司。凡是有點常識的 CEO,絕對不會做出這種決定。

 

因此,如果你把30%以上的家庭預算花在教育上,務必重新擬定長期經營策略。盡量減少與隔壁鄰居小孩比較後的不安或挫折感產生的教育費用,多考慮小孩的長遠發展。

 

研究十年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模樣,針對重點進行教育,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比起小孩,先投資大人吧!

 

那剩下來的預算呢?必須用來投資夫妻當中比較有潛力的那個人。

 

換言之,夫妻必須提前規畫第二人生,編列必要預算,藉由投資賺進這筆財富。你可以把它視為你們一家的穩定型夢想 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每個月定期投資。

 

人的事情很難說。從事成人教育三十載,我的心得是大人就算只花三年學習,也能變得判若兩人。同樣花費三年,小孩不一定有收穫,但大人可以馬上得到成果。大人的學費比小孩少很多,學了能夠立即應用,對收入和職涯發展又有幫助,相當值得期待。

 

如果你因為投資自己而感到內疚,肯定是誤解了父母的角色。除了小孩以外,大人也是人才。依我看,很多父母比小孩更有才華。20歲以後就沒有好好成長過的你,難道不該在40歲時抓緊時間成長嗎?

 

金流最通暢的40歲是促進成長的最佳時機。臨近退休時,我們通常會對投資自己這件事卻步,所以應該在收入相對穩定的時期事先擬定對策。

 

你想在40多歲時投資自己並從中獲利,在50多歲時以這筆錢追加投資,然後在60多歲時實現經濟穩定?還是在40多歲時對子女教育孤注一擲,在50多歲時沒有本金做任何投資,然後在60多歲時靠養老金苦撐呢?

 

40歲的選擇不僅會改變你的人生方向,也會決定第二人生的幅員。夫妻兩人之間至少要有一名改革者,才能為10年後的未來進行規畫。這個人必須盡一切可能認真學習,若有必要就算與另一人起爭執也無所謂,但求降低家人可能面臨的風險,理性進行「分散投資」。

 

不久前,我從別的朋友口中聽到南洙的消息。他的兩個女兒最後還是上了研究所,南洙則快要退休了。

 

我偶爾會想,要是從大學時期就很聰明、有能力的南洙當初做了其他選擇,故事會怎樣發展呢?假如他把其中一部分的教育費用投資在自己身上,現在會過著怎樣的人生呢?

 

南洙充滿後悔的表情停留在我的腦海中很長一段時間。

 

還有穩定收入的40歲,就是最好的機會。不要只看眼前、光顧著投資小孩,認真投資最有成長潛力的自己吧。

 

作者簡介_金美敬(김미경)

韓國公認最棒講師,有「國民姐姐」美譽,她也以《有夢想的妻子永遠不會老》被譽為「夢想導師」。她經營的Youtube頻道MKTV訂閱人數170萬。

許多人很好奇她到底有什麼成功祕訣,才能堅守自我哲學,埋首工作、不停學習,在每次遇到問題時積極找出解決之道,帶給社會正向的影響?大家不知道的是,45歲為止,她也不過是個無名講師。《有夢想的妻子永遠不會老》《姐姐的毒舌》都是她接近50歲時的作品。40歲左右的她,每天都在寒酸的人生成績單和不確定的未來前動搖。正因如此,她比任何人都還了解現今30到40多歲的人所經歷的憂鬱與不安,並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40歲並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本書是她親身體驗後,早一步領悟的40歲功課,也是百歲時代的新人生註解。

 

本文摘自先覺出版《40歲起的人生課: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