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與CoCo的連結,也許是聽她的歌長大,也許失戀時靠她的音樂度過,也許和姊妹淘在KTV搶著麥克風一起DiDaDi,也許……。她是許多生命裡重要時刻的見證人,隨著她的離開,CoCo陽光燦爛形象下的陰影:出生即沒有父親、天生腿有殘疾、感情不順遂、中年事業發展瓶頸、憂鬱症、罹癌等都被提起或揭露。
因為是熟悉的名人,我們在哀悼與惋惜之際,會在她生命故事裡的章節,投射出個人的議題,尤其是有憂鬱傾向或是憂鬱症的患者,當這些消息環伺在生活周遭,更激化原本就無法停止的負面思考。
別強灌人生大道理,不喊「加油」才是溫柔
「她那麼有成就,都不想活了,我根本沒什麼值得留戀」、「努力是沒有用的,最終支撐不下去」、「死了就可以去不痛苦的地方,那死掉就好了」……,從中看到自己不值得、不配活的訊息。這些都不是理性的話,但他們無法不這麼想。
如果此刻你身邊有憂鬱症患者,聽到類似言論,一定會無法接受又焦急,但請不要強行灌輸你的人生道理,不要否定他們的感覺,不要叫他們要「加油!」、「振作一點!」你要講的大道理他們都知道,但就是現在做不到,就是因為無法控制低落的情緒而痛苦著。
憂鬱症的成因複雜,有生理、心理、社會因素交雜影響,生理成因如體質、家族遺傳,或多巴胺、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等分泌異常;大腦異常如處理負面訊息的杏仁核過度活躍、控制情感的前額葉較不活化;心理成因如經歷過重大事件、創傷經驗、持續壓力,性格上自我要求高,完美主義,容易自責;人際關係、事業成就變化等等。
從CoCo的經歷來看,她的經歷有太多的罹病危險因子在,她的堅強讓她有高於常人的成就,但也可能是太過堅強讓她折斷,憂鬱症患者常常就是因為太努力了,太盡責而受苦。
症狀緩解仍具危險性,「這些話」要小心說
憂鬱症治療有時會起伏伏,如有出現自殺衝動,建議即刻就醫,必要時遵從醫囑住院治療,在安全的環境下度過危險期。
而憂鬱症治療恢復期間的自殺風險常被忽略,這不是治療導致自殺風險增高,而是人在恢復期的時候,情緒、體力上升,因為低落而失去的行動能力略微回升,有時這力氣被用來自殺。或者這時症狀看起來好轉,但還沒有真正痊癒,患者自行停藥,治療中斷而增加危險性。
當人在哀悼逝者,常會說「他不再痛苦了」、「他解脫了」、「他到天堂了,再沒病痛」等等,這些說法安慰自己或他人,意圖藏有良善美意,但是對身在困頓或受疾病所苦的人,這些美化死亡的用詞,會讓覺得看不到出路的人仿效。因此,發表個人懷思時,要謹慎用語。
另外一方面,對於身邊人透露的訊息認真看待,例如開玩笑地說「我要去死」,詢問「死後的世界不知道是怎麼樣?」突然冒出帶有告別意味的感謝話語;行為情緒異常,如抑鬱者突然變得過度開朗、突然整理物品房間等…。在這時候,通常多一句詢問,多一點關心,事情就有機會轉變。
根據統計,111年全國自殺死亡人數為3,787人,較110年3,585人增加202人,且自殺死亡者生前達憂鬱症診斷者達87%,而憂鬱症患者有15%死於自殺。治療憂鬱症及防治自殺,實屬重要。
9症狀辨識憂鬱症,5項以上應就醫
如何辨識憂鬱症?日常情緒高高低低是正常的,可是如果低落的狀況持續過久,就要小心。一些身體症狀及行為表現常出現在憂鬱症患者身上,如興趣減低、失眠或嗜睡、食慾改變,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思考能力下降、難以專注,感到自己沒有價值感、疲倦無精打采,頭痛、胸悶、心悸、腸胃不適、肌肉緊繃或酸痛、頭暈等。
在醫學診斷上,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如有下列9大症狀同時出現5項以上,並持續2周以上,就有可能是憂鬱症,必須要就醫:
■整天情緒低落
■提不起興趣
■明顯體重下降(或增加) ; 食慾下降 (或增加)
■失眠(或嗜睡),難入睡或整天想睡
■思考動作變緩慢
■疲累失去活力
■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感或有罪惡感
■思考能力下降,無法專注,矛盾猶豫、優柔寡斷
■反覆出現死亡念頭,甚至有自殺意念、企圖或計畫
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但它的症狀有些是階段性的,憂鬱傾向消失一段時期,會讓患者覺得已經沒事而中斷治療,又因復發而受挫絕望。治療時醫病要充分合作,最好同時有醫師與心理師搭配合作,最能達到治療的成效。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若需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生命線專線「1995」、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或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