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治這名患者的臺中慈濟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醫師表示,這位病患的就醫過程頗為曲折,先是體重在短短2個月內異常掉了12公斤,接著解黑便,在診所抽血確認為嚴重貧血。
轉診醫院做了胃鏡,診斷是肝硬化引起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於是依醫囑服藥達2個月,卻仍未改善。最後才決定到中慈濟醫院詢問第二意見,腸胃內科醫師腹部超音波檢查竟發現胰臟病灶,馬上轉一般外科接手。
余政展說,透過電腦斷層影像、胃鏡檢查、與腹腔鏡探查手術,發現婦人的胰臟癌細胞已經腹膜轉移,腫瘤並侵犯胃部導致潰瘍出血,確定已是第四期,病情不樂觀。
雖然被判定罹患「癌王」,但婦人不放棄希望,配合余政展規劃,接受系列化療一段時間,腫瘤明顯縮小。沒想到婦人又開始胃出血,由於病灶太深無法止血,再嘗試脾動脈栓塞也無法改善,拼治療的辛苦加上病情急轉的雙重打擊,婦人一度想放棄轉入安寧病房。
余政展說,當時捨不得病人已經拼到這程度,所以持續鼓勵找尋一線生機,病患終於同意手術。依止血手術計畫,順序切除原發腫瘤侵犯部位,包括胰臟尾部、脾臟、部分胃及大腸,幾乎左上腹部臟器都處理。手術也意外發現轉移的病灶在化療後已經消失。最後病理報告出爐,原本四期病情成功逆轉為二期,再經半年追蹤也不見復發蹤影!
聽到好消息,婦人感恩醫療團隊的付出,格外珍惜與家人能有更多相聚的日子。病人幸運逆轉病程也讓醫療團隊振奮不已,余政展指出,胰臟癌早期沒有症狀,被喻為最沈默的殺手,確診時常常已經晚期,但身為外科醫師,必須精準判斷時機,該出手就出手,絕不輕易放棄病人。經由婦人個案也體認到隨著醫療進步,只要不輕言放棄,希望就在眼前!
據衛福部202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十大癌症死因中,胰臟癌排名第7,但由於很難早期發現、復發率又高,使得胰臟癌被稱為「癌王」,令人聞之色變。
嘉義醫院副院長暨肝膽腸胃科醫師陳詩典說,胰臟位於腹腔比較深層,胰臟癌初期通常沒有症狀,患者自身難以覺察異常,即使出現症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腸胃道不適而忽略,等到真正有症狀時,大部分已進展到中晚期,癌細胞已侵犯胰臟周遭重要血管,難以開刀處置。
陳詩典指出,雖然胰臟癌臨床上,有高達85%病患被確診時,已是晚期無法開刀,即便15%有機會開刀的病患,仍有80%的人術後會復發。因整體預後不佳,是否能早期發現成了最重要的關鍵。
胰臟癌5個高危險族群
1、有胰臟癌家族史
2、慢性胰臟炎患者
3、吸菸、喝酒
4、糖尿病患者
5、肥胖
若為胰臟癌家族史者、慢性胰臟炎患者、吸菸者、酗酒者、糖尿病患者、肥胖者等高風險族群,建議每年進行健康檢查1次。而若已出現症狀,如全身無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腹痛、黃疸、持續性腹瀉或糞便呈灰白色,務必要即早就醫以提高整體治癒率。
▲婦人病情獲逆轉,珍惜與家人相聚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