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不情不願,或是事發突然,情緒上很難接受。尤其中國人重視孝悌,都希望能壽終正寢,子孫隨侍在側,這才是有福氣、好家世的基本條件,但愈來愈難做到。
隨著小家庭時代的來臨,許多老人都在養老院、安養中心度過餘生,有些子女甚至旅居國外,無法見最後一面;甚至有些老人過世一些時日之後,才被管理員、社工人員或鄰居發現。
臺灣社會要安置一位老人的確也不容易,因為生存競爭,物價、房地產昂貴。以安養院為例,一位住安養院、可以自理生活的老人,每月約繳臺幣三至四萬;若需要旁人餵食、照顧洗澡、穿衣服者,每月約五至六萬;若是住院請護佐照顧者,每月需繳七萬元。
似乎又病又老的長輩不受歡迎,因為有經濟上的困難,何況失業人口已是社會上不小的問題。領失業救濟金為生的家庭將更難安頓長輩,造成老年人更大的不幸。
身體老衰、生命凋萎固然已不容易適應,更何況得面臨生存的壓力,以及時代變革下人情與親情的冷漠,令人感慨所謂的「現實問題」,竟也回歸到動物進化論:「優勝劣敗,不適者淘汰」的法則之下。
面對生命終站的五大要點
第一:需放下塵勞,放下執著,因為什麼都帶不走。
第二:要有學習的心。學習如何走入死亡,只有接納它,才能細細省思自然的法則與自然的歸宿;學習道別、道謝、道愛。
第三:回想赤子之心,保有對世界的好奇心。只不過此時的好奇心,是對未知的死亡世界的好奇、對生死轉換的好奇、對人情世故變遷之好奇、對身體老化的神智轉而清明的好奇。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情緣有結束的時候,對於生命,這獨一無二跟隨我們一生一世的,當然也會走到盡頭處。
第四:應解決臭皮囊帶來的疼痛。這點往往需要依賴醫藥,先進的疼痛控制方式已經給病人帶來很多方便,不會昏昏欲睡,而止痛效果也相當好。
第五:仍然是關懷與悲憫,這是病人走到生命的終站,仍可以關懷別人的主要原因。
生命的輪替必經過休息
人是群居動物,孤獨或落單必遭其他野獸攻擊,甚至被猛獸吃掉。
在長久的群居生活中,人類學習互動、互相關懷。很多人往內看自己,往往看不到偉大與高貴,但是當他關懷別人,自己卻被自己的行為所感動,那是發自內心的善與慈愛。
我們看到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仍然關懷那兩位被釘在十字架的盜匪。在背叛之前,耶穌安排了所有戲碼,包括猶大的出賣。因為經書是這麼預言的,所以祂仍在教堂教訓別人、悲憫眾人的無知與煩惱。
罹患絕症的病人,病情反覆復發,癌症過程常是如此,家屬一次又一次地掉入絕望的悲哀之中。有些病人反而愈來愈清楚,病情是好不了的,過一天算一天,哀傷無用,也於事無補;有些病人更反過來勸導、安慰家人,尤其是白髮人勸黑髮人。
面對生命終站的所有功課,是人一生中所有功課的精華。假若一世所經歷的都是為了要應付這最後的功課,那麼生死交關的考驗是人生智慧的大考驗,集所有人生智慧之精華。
完成這份功課需要時間。有些人只剩三至四個月讓他回答,有些人甚至更短,很多人經歷了十幾個月,還無法思索出答案。
一些已開發國家卻有一半的人選擇拒絕回答,而傾全力在尋找科技、新藥、實驗用藥及偏方來逃避死亡,只因為他們對生死問題沒有看透。
金錢或許買得了科技,然而科技終究買不了生命。在利用科技延長短暫的存活之時,卻沒有人同時關照生命,在最後的餘生想想應如何面對即將結束的生命。難道他們都想匆匆忙忙地離開?
匆忙與慌張是不能為生命畫下完美的句點的。做任何一件事,一件很重要的事,應該從容地準備才好。
人生的最後一段就像黃昏的瑰麗,夕陽的美好,若不加以把握,黑夜隨即來臨。我們如何還能在黃昏時談論早上的耕種呢?黃昏及夜幕的降臨就是大地的休息,應放下塵勞,拋開煩惱才好。
人的一生都在學習,如何取、如何捨、奉獻與接納、效法與警惕、自我肯定與悔改、準備與善後。人生是上帝的恩賜,也是一種安排,宇宙循環、次序的安排。
很多事情是你知、我知,只有在不接納事實的時候,才會歸納在你不知、我不知的範圍。
然而,所知是有限的,談論的重點也只能限於有限的範疇,就像有些病人不滿醫師的解釋或處理,只因為那是慢性的、治不好的,或很難以無傷害的方法治癒,但那並不代表醫師是錯的,也不能因此認定醫師的專業有問題。
更且,現在我們談論的重點是癌症或慢性、重大、治不好的病,已逼近生命的終站。
面對死亡,人與萬物皆同
「萬物一府,死生同狀。」當病人已認知病情反反覆覆,癌症緩解後又復發,再度轉移的時候,他們的心情會怎樣?
假若時間充分,經歷三、五年的時間,病人信心與低潮交替出現,隨著對病情惡化的身體調適,以及情緒的煎熬、理性的覺悟,有將近一半的人可以接受――默默地接受,或者我們可以稱之為「認命」。
他們或許不是心甘情願的,但也沒辦法,科技終究是有限的。
很多人相信奇蹟,就像簽樂透彩一般,總是會有人簽中。但癌症治療的前半段變數比較多,而且一旦惡化、轉移,進入死亡的過程時,其復原的機率比中樂透彩還低,就像老舊的汽車終究要報廢一樣。
或許有人不喜歡這個比喻,然而現實就是如此。人不是神,人只是一種動物而已,與世間所有的動物一樣,在生死議題上並不享有特權。凡有血肉的皆如草木,必將枯乾,只有屬靈的,方得永生。
十九世紀以前,一般人生活窮苦,對生老病死大多能逆來順受,順命且認命。
到了二十世紀末,迎接E世代的來臨,科技加上大玩基因革命,定序人類的基因圖譜,驕傲之餘,開始從動植物之基因改造,大玩改造物種的遊戲。
每個人都被媒體灌輸新科技、新醫學、新希望的觀念,甚至有些研究人員揚言,只要有錢,活到一百二十歲不是問題。這不如同耶穌所言,財主很難進入神的國一樣嗎?
把生命安住於金錢與科技的人將有禍了。因為他們逃避面對生命的終站,當大限來臨之時,未能以恬靜的心接受,未能放下執著。
在貪、嗔、痴中求權力的人,他們的靈魂將無法安息,無法往生自天國和西方淨土,成為中國人所謂的冤親債主,因未得到滿足而無法順利轉換能量的遊魂。
學習接納,學習古人敬天畏神的謙恭心,才能體會宇宙萬物循環的法則與自然生物圈的歸宿。人與其他動物的生與死是一模一樣的。
保有赤子之心是很重要的,這樣我們更能學習新事物、調適新環境。
生命中有情仇愛恨、生死離合,但請諸君相信,生命中也有所謂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們永遠不知道命運將我們帶往何處,暫且不談因果報應,我們一直都在面對新的情境,不管是國家的興衰、家庭的榮辱,或是世界情勢與景氣變化,我們都必須學習去適應。
中年人必須為老年做準備,老年一到也必須學習面對死亡――人生的終站,或說是另一種生命轉換的預備站。
當我們還能挽救生命,我們必須全力以赴;然而,若醫學上種種跡象都顯示已經接近生命終站,我們應以赤子之心來學習人生脫離肉體,進入靈魂和生命循環的另一個世界。
每個人都應提前學習生死學,認識死亡有助於了解人活在世上的意義。不爭不奪、多施多捨,永遠保持赤子之心。
(本文摘自《許自己一個尊嚴的安寧》,寶瓶文化出版, 張明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