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苑綺留遺言「女兒不孝,沒法陪孩子長大」醫籲:定期篩檢抓癌兆,大腸癌早期存活率逾7成

余苑綺留遺言「女兒不孝,沒法陪孩子長大」醫籲:定期篩檢抓癌兆,大腸癌早期存活率逾7成

余天二女兒余苑綺周日(8/21)病逝,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哀痛,令余家人難以承受。據悉,余苑綺曾請護理師錄影留下遺言,她自責不孝,遺憾無法陪孩子長大,也放不下最疼愛她的媽媽李亞萍,遺願將在天上看顧母親。

據《鏡週刊》報導,余苑綺病危住進醫院後,時而昏迷、時而清醒,日前她趁意識清醒時,請護理師幫她錄下最後影音給家人。余苑綺的嬸嬸紀寶如透露,影片中提到,「自己會到天上,但也很不孝,很遺憾沒辦法陪孩子長大,也會在天上看著媽(李亞萍)。」

 

據悉這段影片是在她離世後,由院方轉交給家屬,余天和李亞萍夫婦看完影片後淚崩,不捨女兒抱憾離世。

 

余苑綺抗癌8年仍不敵病魔逝世,得年僅39歲,門諾醫院腸胃內科醫師戎伯岩表示,相較過去大腸癌患者多以年長者居多,近年大腸癌已有年輕化趨勢,提醒民眾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也應「定期篩檢」並觀測排便習慣的改變,這些都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大腸癌盤據國人10大癌症之首已超過10年,50歲以上成人終生有7%罹患大腸癌風險,每15人當中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醫師建議50歲以上民眾,每兩年應做一次糞便潛血檢驗,若有異常則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

 

▲透過大腸鏡檢查可及早發現息肉,若為癌變及早治療,早期發現存活率極高。(圖/門諾醫院提供)

 

戎伯岩指出,糞便潛血檢查雖有一定準確度,但也有誤差值,因此建議有大腸息肉病史、有大腸直腸癌家族病史、肥胖、平常多菸酒、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缺乏運動且愛吃紅肉、加工食品等危險因子之民眾,可透過大腸鏡檢查確保自身的腸胃健康,若擔心檢查過程不舒服,也可選擇自費麻醉鏡檢查,讓檢查不再是夢靨。

 

「身體感覺好好的,為什麼要做檢查?」戎伯岩說,癌症早期往往無明顯症狀,悄悄上身都不自知,等到感覺不對勁才就醫,往往病程已進入晚期。

 

他在門診就曾遇到一位50歲男病患,上廁所時發現有血便、糞便形狀變細等症狀,原以為是痔瘡造成,覺得沒什麼,不願做進一步檢查。

 

後來因出血狀況持續,在醫生及家人苦勸下,才接受大腸鏡檢查,並意外發現大腸有扁平型息肉,後來經診斷為第1期升結腸癌。所幸手術切除後,不須化療只要定期追蹤即可,也讓該名男子慶幸還好做了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通常出現血便、解便習慣,糞便性狀改變、體重減輕、腹部疼痛、腸道阻塞、體力變差等症狀,多已是晚期表現。戎伯岩呼籲,定期篩檢才能遠離大腸癌,即使受疫情影響,也不應延誤就醫或檢查。

 

若早期發現、治療,大腸癌存活率極高,以罹患大腸癌第1、2期患者來說,5年存活率超過7成;第3期雖因淋巴結轉移,但5年存活率仍有5成以上,越早發現治療率越高,且經適當治療,患者還是可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千萬不要因為恐懼而放棄。

 

值得注意的是,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也會增加大腸癌的機率,特別是「全大腸型發炎」的潰瘍性結腸炎,若染病超過15年,發生大腸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且每隔5年危險性會倍增。因此建議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10年以上患者,應每年接受大腸鏡檢查,同時,也要注意淋巴癌等其他癌症發生的可能性。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